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黄陵矿业之窗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劳模工作室成为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高技能型人才既是企业发展的“顶梁柱”,也是职工素质提升的“领头雁”,为了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成立以“全国劳动模范”、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曲志欣为代表的劳模创新创效工作室。

  青年职工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该矿把青年职工当做“优良资产”,对懂技术、有经验、学习能力强的优秀青年职工进行挖掘、孵化、培养,依托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师带徒、技术比武、技术培训、岗位达标等活动,“薪火传承”,充分发挥各级技能专家、模范人物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点对点”指导、“面对面”培训、“手拉手”帮教,现场讲授自己最“拿手”的新技术、新经验,促进创新经验共享交流,使青年职工的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外该矿为员工提供创新和学习的环境和平台,充分发挥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四级培训站和井下实训基地的作用,将传统教育培训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将自主学习与授课灌输相结合,通过课堂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实践教育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掌握绝技绝活的专家人才和“精一岗、会多岗”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劳模工作室成为青年才俊不断成长成才的摇篮、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器。2017年该工作室累计创效500多万元,攻克200多项技术难题,完成创新成果170项,其中2项成果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国家专利局授理专利项目14项,培养出首席技师1名,高级技师6名,技师28名。(倪小红)

  “135”作业法让岗位提质增效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大力实施“一三五”岗位作业法,职工创新成为岗位自觉,创新成绩喜人,近年来完成科技创新60余项,“五小”发明成果160余项,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近千万元。

  据了解,“一三五”岗位作业法是该公司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创新的系统性作业法。

  “一”是以岗位创新创效为宗旨,激发职工自主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最大效能;“三”是岗位练兵推广新工艺、技术培训学习新技术、技能比赛攻关新课题三者相结合,提升职工创新创效能力;“五”是以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修复一个旧物件为抓手聚合全员创新创效最大动能。

  “一三五”岗位作业法的应用,为职工搭建了一条成长成才的通道,职工不断学习、实践、创新,实现了企业和人才的互通互融。

  “我们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我们鼓励职工自主创新,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该公司经理张代说。(曹川)

  女工协管“四个一”工作法显实效

  为切实发挥女工协管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特殊作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不断完善协管工作机制,创新女工协管方式方法,组织家属协管员深入区队和职工中进行座谈讨论和调研,用“四个一”工作法精准做好“重点单位、重点岗位和重点人物”的安全协管工作。

  “四个一”工作法即“一天深入一次区队进行摸底排查,一周开展一次集中帮教,一月一次‘回头看’进行跟踪闭合”,一季度一次座谈交流。据悉,该矿的家属协管员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各区队,她们通过与区队领导面对面、与“三违”职工心对心,通过“互联网+家属协管”微信群,督促职工家属做好职工的班前亲情确认工作,动态掌握重点岗位职工和重点人物(薄弱人物)的安全动态和思想苗头,及时迅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做好协管工作。

  在对区队信息进行全面掌握的情况下,该矿家属协管会每周组织一次集中的帮教活动,通过“三违”帮教、身心调适、亲情感化等灵活多样的帮教方式,呼唤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自保互保能力,共建和谐平安矿井。

  每月末,该矿家属协管员对重点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并将回头看汇总结果反馈给区队,每季度在各区队围绕安全生产主题召开一次家属座谈会,让职工家属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倡议全体职工和“幕后英雄”们共同努力,共保矿井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段倩)

  职工文体活动“遍地开花”

  “走,下班去运动运动,现在公司活动这么多,咱也去凑凑热闹”最近,在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为了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4月份以来,该公司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切入点,大力倡导“强身健体、服务生产”理念,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号召广大职工及家属加强体育锻炼,切实提高职工体质素养,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努力打造生动活泼的企业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氛围。

  目前,已完成第三届职工羽毛球比赛,正在积极组织筹备篮球赛和职工合唱比赛相关事宜,文体活动“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已逐步形成。(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