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企业在履行法律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推动社会共治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
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国际高水准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 本报记者 王剑兰 王道海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
3月19日下午,在中国白酒交易中心举行了2016年泸州老窖产品质量与安全白皮书发布会。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秀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杨俊,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宗慧,泸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曾平,泸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杨明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才洪,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何诚先生等领导出席此次发布会。
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佘克明出席并主持发布会。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代表酒类质量安全联合研究基地发布我国白酒行业首份企业产品质量与安全报告——《泸州老窖产品质量与安全白皮书(2016)》。
白皮书指出,泸州老窖作为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在履行法律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推动社会共治方面也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国际高水准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在发布会上发言,他指出,作为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泸州老窖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8.89%;实现税金30.75亿元,创汇316.91万美元。初步估算公司2016年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亿元。与此同时,泸州老窖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全年出厂检验产品1287批次,合格率达100%,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公司先后获得“全国质量文化建设标杆单位”、“全国白酒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质量诚信标杆典型企业”、“四川省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单位”等称号。
林锋表示,上述成绩的取得,在于泸州老窖坚持以质量安全为红线,高度重视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公司现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为公司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和生产效率提升构筑了坚实的基础。泸州老窖以系统化工程理论为支撑,从平台、团队、制度、管理、文化等多角度入手,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国际高水准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2016年,泸州老窖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创建了“白酒质量与安全联合研究基地”,为我国白酒产业发展树立了新的质量安全标杆。白酒质量安全联合研究基地与公司其他22个国家级、省级以及共建科技平台一道成为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支撑。
据悉,泸州老窖现有一支以院士、教授、长江学者、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863和973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酿酒大师、中国白酒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等高端科研人才为引领的科研技术团队,为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证。
全员参与、全产业链、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大质量观,为公司提供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涵盖原粮种植、曲药生产、酿酒生产、基酒储存、勾调组合、灌装生产和质量检验等环节在内的200余项技术标准构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源头防控、两端延伸、预防为主、全程追溯的管理手段,为公司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带来了具体而深入的改变。“合法经营,以诚立业,以德酿酒,诚信众生”已经成为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员工脑海中的质量文化基因。
此外,国窖1573封藏大典、高粱红了、国窖之旅、美酒DIY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向消费者和业界同仁展示传统酿造技艺、宣传有机高粱基地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同时,有效推广了传统酿造文化与质量理念。
林锋表示,2017年,泸州老窖会继续践行“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的理念,从优化管理体系、严格质量监管、推进科学研究、开展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着手,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树立行业标杆,为实现中国白酒香飘全球、中国酒业引领世界的伟大梦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