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哲学研究院召开宽窄哲学座谈会
3月23日,宽窄哲学研究院召开宽窄哲学座谈会,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宽窄文化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在发言中说,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宽窄哲学,应该破解十二大难题。首先,在真理上,宽窄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其次,在认识性上,宽窄是感知,知觉还是印象?是主观还是客观?第三,在本质上,宽窄的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是什么?第四,在物理性上,宽窄的时间与空间关系是什么?第五,在动因上,宽窄发上的内因与外因是什么?第六,在联系性上,宽窄的联系、发展与矛盾如何表征?是差异性协同还是对立统一?第七,在发展方式上,宽窄演变是量变还是质变?是波浪式还是螺旋式运动?第八,在指导性上,宽窄思想如何在指导性上体现?第九,在抽象刻画上,宽窄演变的质量度如何表现?第十,在世界观上,宽窄与立场、观点、方法的关系。第十一,在中国性上,宽窄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第十二,在学科性上,宽窄与心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的关系。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副巡视员、工会主席汤柱国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宽窄品牌的缘起与文化内涵,并从品牌故事、品牌文化、品牌哲学三个层面阐释了宽窄品牌的立意思路,指出要从哲学文化方面增强宽窄品牌的文化软实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明泉说,宽窄哲学的核心是“中道”,是关于“度”的把握,这个“度”是人化了的尺度,是人的审美、意识在物体上的投射,我们在把握“宽窄”这个概念时,要按照人的需求、人的价值、人的规律来阐释、研究宽窄哲学问题。宽窄是物理空间,更是哲学空间、美学空间和思维空间,宽窄不仅在过去有效,在当前和未来也能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
来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专家纷纷发表自己观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研究员分析了历史上有关宽窄的理论,指出宽窄首先是生活哲学,其次是思维方式,再次是天地哲理在宽窄中寻找“中道”,守诚持中,是我们对待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社会和谐的宽窄哲学。[下转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