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开伟 财经评论员
浙江省不遗余力地扶持新实体经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集团去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相当于4000家大型商场的销售体量,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机会。(3月19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将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定性为新实体经济,给之前舆论就电商企业属于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之争以有力回应,等于正式给电商企业定性和正名,作为电商企业应为此感到欣慰和振奋。
之前,电商平台虚实之争确实困扰着电商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这个争论一直没有官方权威机构参与和准确定性,使民间版的争论无法消弭。就在今年两会上仍有企业家们对电商平台持不同看法。此次《人民日报》正式将电商平台定性为新实体经济,可以说,为中国电商企业加速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同时,也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电商平台创业大军中来,对扩大中国社会就业、推动中国“互联网+”聚集巨大的社会动能,有利于推动中国“双创”经济战略的全面实施。
众所周知,电商平台之所以被赋予新实体经济之名,是因为其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提供“网络流通”服务为生产企业实现和扩大商品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及时、价格优惠的消费品,其自身创造的价值和赢利就体现在这种服务中,这已是被市场经济所反复证明了的。
电商平台作为企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生存和发展空间,也具有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其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商品生产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中国要走向世界,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红利,必须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这需要完整的商业推广体系和流通渠道,电商平台正好顺应了这一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效弥补了流通渠道的短缺,因而显示出了她强大的生命力。其二,当前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萧条大环境影响,产能过剩严重,许多产品由于缺乏走向世界的通畅的流通渠道,成了“躲进深闺无人识”的“剩女”,急需电商平台打破僵局,有效拓展商品流向世界各地的“经络”,然后“活血化瘀”,使我国企业大量的“死产品”变成“活商品”,最终疏通中国经济脉络。其三,电商平台以其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及完整的产品质量与流通安全管控体系,既能确保电商平台运行质量,又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品。尽管目前电商平台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假冒伪劣产品让消费者担忧。但近年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打假行动,为下一步电商企业打假和保障消费者消费品质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有信心、有理由相信电商平台之路将越走越宽,也越走越靠谱。其四,电商平台资金投入少,门槛不高,迎合了中国千万普通创业者的需求,对扩大就业、对推动中国电商平台“快速化”“城乡化”及中国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普惠化”“便捷化”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目前面临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不乐观等问题,城镇有大量待岗人员期待创业,但苦于缺乏足够创业资本,而创办电商平台则因其投资不大,正迎合了中国广大青年人创业的需要;尤其电商平台走向世界,也将对世界各国扩大就业、摆脱经济困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电商平台是否实体经济的争论,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社会各界、企业家们也要对此形成共识,并积极创造条件拥抱电商平台,加快和拓宽制造业生存发展平台,实现电商平台与制造业融合生长。尤其,对电商平台目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以客观、理性的眼光看待,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电商平台不断朝着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造福中国乃至全世界千万企业和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