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企业管理转型升级 当删繁就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杨涛

  几年前,某煤炭企业在市场红火时大搞企业管理转型升级,匆忙上马一种新的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为此自上而下隆重召开推进会,各级都相应组建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或部门,配置了大量的管理人员,并配套制定了很多制度和措施。该新的管理模式推行几年来,由于水土不服,历经反复折腾,效果并不好,加上近些年煤炭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企业上下一致的反对声中,企业决定下马这种劳民伤财的管理模式。然而,尽管这个管理模式终于寿终正寝了,但企业原来为此设立的机构人员、制定的措施制度却依然存在。如果把这些机构和人员内部消化吧,可这些各层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级别不低,消化起来难度很大,如果不消化吧,等于养着一帮闲人。特别是配套建立的制度和措施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与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犬牙交错,完全剔除更需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退之间企业颇为困难。


  这样的现象,近些年在一些行业春风得意时并不是个案。而今繁华褪尽,当初搞出的一些不切实际、框框条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甚至束缚、捆绑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手脚。这种越转型越繁琐、越升级越复杂的“管理转型升级”是与企业改革发展背道而驰的。

  毋庸置疑,对企业来说,与时俱进的管理转型升级是迎合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健康的体魄,把管理搞得很复杂实质上是因为没有抓住管理流程、工序的关键和要害。在企业转型升级、追求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把管理机构建立得更加高效、把人员配置得更加优化、把工作标准设计得更加简洁、把企业管理规划得更加简单,做好“简”法的同时达到管理效能、效率、效益的“加”法,方能真正实现提升管理质效。毕竟,越简单越实用、越简捷越优秀、越简约越卓越。

  道家哲学提倡大道至简,其精神要义说万事万物之基本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这启示我们,管理转型升级实质是做“简”法。企业要准确找到并把握企业管理的规律,将工作主题以外的无关枝节因素尽可能地剔除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条理化、条理问题流程化,从而达到简化人际关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具体而论,企业管理转型升级当删繁就简,主要从管理的思想、管理的设计、管理的工具、管理的执行这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简化管理思想。不管是召开会议,还是下基层调研,抑或是撰写各类材料,都应当精简、节约,简洁明快,简简单单地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正在提倡并逐渐深入人心的转文风、改会风、变作风也就是这个理。做好管理上的“减”法,企业管理者既要找准工作中繁琐无谓的环节和问题,还应时刻剖析工作布置有没有太复杂;而作为执行者,要经常思考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方式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其次,简化管理设计。有时为解决一个问题,在制定改进方案时,一些管理者往往会将问题复杂化,在模式、机制、投入上、人员上做了大量的考虑。但事实上,一大堆措施,真正起作用的可能只是少数。所以,策划工作应在综合考虑人机物料等各因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用数据说话,找准问题的症结和要因,但制定措施时,要更有针对性、精确性,即围绕核心要因,缺什么补什么。当然,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效,需要具有更强的研判辨析能力、更强的统筹安排能力、更强的执行操作能力。

  第三,简化管理工具。马云有这么一句话:“最优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有些企业在制定某个单项的管理制度时往往七拉八扯说了一大堆,实质上只要考核奖到位就可以了。精益管理是混成式管理理论,有一系列具体的工具方法。比如,丰田公司开创的精益A3报告(A3 Report)方法,通常用图形把问题、分析、改正措施、以及执行计划囊括在一张大的A3纸上表达出来,并及时更新或报告结果,直观简洁、重点突出。所以说,管理工具应该发挥它的核心功能,少一些包装色彩,更不能求其“形”而失其“神”。同时,各种管理工具之间要注重融会贯通,取其精华、有机串联,发挥管理工具的集成效应。

  第四,简化管理执行。企业管理的落脚点最终在于人,应遵循扁平、开放、简约、灵活、实用的原则,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协作效率。比如,统筹优化职能分布,对管理机构和管理层级进行减层缩链,探索引入小型项目化团队,尤其是为实现某项特别目标而组建的规模较小、精干高效、专业多样、自主决策的团队;考核奖惩导向要倡简,简约行事者奖、繁琐管理者罚,实现变而有据、改而有利、简而有效;人际关系要简,营造坦诚宽松的企业内部沟通氛围,坦诚相见、直率行事,减少内部损耗、简化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总之,适合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适合的管理往往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管理,不繁复,不折腾。所谓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