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吴协恩诠释华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许强

  ——与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协恩面对面

1.jpg

●吴协恩接受记者采访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创造了很多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沧海变桑田,华西人一直在演绎致富的故事。当中国经济在“L”型底部前行时,华西村将如何适应新常态?华西村旗下的企业会如何的发展?社会上对华西村的诠释林林总总,为了全面、清晰地认知华西村,日前,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协恩先生。

  什么是华西发展的灵魂?——为民

  记者:吴书记您好!华西村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风向标。日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详细阐明了2017年我国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您对此有什么思考?

  吴协恩:我们及时地对“两会”精神进行了学习、落实,并对当前华西村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发展依然是我们思考的主题。

  记者:您能不能谈谈华西发展的灵魂是什么?

  吴协恩:为民。

  记者:怎么讲?

  吴协恩:最近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会发展?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民。老书记(吴协恩对父亲吴仁宝的尊称——编辑注)曾经讲:“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他教育我们“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我铭记最深的一句是“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为民”是老书记的毕生信仰和精神传承,也是华西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什么是华西发展的支点?——华西精神

  记者:过去30多年的改革为华西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华西走在了时代的前头。如今,中国经济正在“L”型底部运行,华西要发展,最关键的支点是什么?

  吴协恩:是“华西精神”。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精神支撑,“华西精神”是华西人在历史实践中逐渐塑造形成的,它是华西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支点,其中,“艰苦奋斗”是华西的光荣传统;“团结奋进”是华西的力量源泉;“服从分配”是华西的制度保障;“实绩到位”是华西的成果检验。

  记者:江苏省委书记李强说过:“华西精神是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如何用华西精神支撑华西发展?

  吴协恩:我们要用华西精神来考验每一个干部,用华西精神来考核每一个数据,用华西精神来达成每一个目标!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

  什么是华西发展的目标?——华西梦

  记者:据资料显示,2016年华西实现了“双增”:可用资金比上年增3.75%,交税比上年增19.68%。有这样的成绩值得骄傲。

  吴协恩:这是华西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2016年最后一天的干部家属会议上,我提出了:“要把缺点、不足留在2016,把进步、提升放在2017”,我们需要不断发展。

  记者:华西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吴协恩:华西村追求的不是“百亿”、“百强”,而是要全力打造效益优良的“百年企业”和富裕幸福的“百年村庄”,这就是“中国梦”在华西村的实践——“华西梦”。我们的总目标是:发展为民。发展,是可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民,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让他们看到我们未来的希望!

  记者:如何实现这个总目标?

  吴协恩:2017年,我们华西到底要做什么,又该怎么做?现在已经明确了。我们要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江苏省党代会精神,结合江阴市委、市政府的各项要求,我们要下好“先手棋”,打好“持久战”;坚持“补短板”,拒绝“夹生饭”;继续“一块拼”,合力“同心干”。

  华西如何实现转型、提升?——数量转质量

  记者:这几年传统行业遇冷,华西一直在转型,怎么转?

  吴协恩:目前,我们正以推动产业转型为重,以“不是要我转,而是我要转”为理念,以“体力转脑力、数量转质量、传统转现代”为举措,逐步走出了一条“空间开拓在外部,成果体现在本部”的转型之路,

  记者:听说华西在开拓新兴产业下了很多功夫。

  吴协恩:从开拓新兴产业来说,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以“轻资产、重人才、差异化、综合化”为原则,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这是关键;突出“金融服务”,这是重点;参与“兼并重组”,这是趋势;放大“人的价值”,这是动力。总而言之,下一个5年内,服务业的利润贡献率一定要超过70%!最近几年,我们都会以“主题年”的形式,定调一整年的工作中心。去年是“改革年”。今年,我把它定位为“增效年”。

  记者:钢铁,曾是华西村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支撑,面临整个钢铁行业周期调整,华西如何提升?

  吴协恩:仅从2013—2016年,我们在冶金上的技改就先后投入了11.6亿(包含电厂改造),既提升技术水平又优化环保能耗,实现了企业环保指标全部优于相关标准。在去产能方面,从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到2016年,我们不仅没有扩产能,而且一直都在降低产能,我们去掉了130万吨的产能,同时关掉了两家电厂。我们努力做到优质产品再提升,像华钢新上了精炼炉,集中精力生产标准件、紧固件用高速线材等差异化产品,专攻细分市场。下游加工企业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美中高端市场,避开了同质化竞争。像焊管厂现在的产品,涉及汽车、电动车、健身器材等多个领域。世界第四大健身器材厂商从投资上海分公司开始,十几年来一直使用华西焊管,从未换过供应商;国内第一品牌健身器材公司也一直在用华西焊管。华西对冶金产品的大力提升,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国家“供给侧改革”最好的实践。

  什么是华西发展的策略?——差异化

  记者:目前的市场风云变幻,竞争异常激烈,华西提出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的发展蓝图,如何实现?

  吴协恩:走差异化之路。华西发展的策略就是“短中长、稳快活”,就是说从事的行业兼顾短期、中期、长期三大利益,一是传统产业“稳”,二是把握机遇“快”,三是经营策略“活”。

  记者:“稳”字好理解,“快”怎么讲?

  吴协恩:我们瞄准国家海洋开发战略机遇,进军三大板块:海工工程、军工工程、港工工程。我们不仅支援国防海底信息化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而且积极参与东南亚政府工程、阿联酋港口码头建设等项目,争取5年内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开发方案提供商及运营商。当然,海运产业耗时长,目前我们还在打基础的阶段,我们从2008年的年底进来,主要是赶在金融危机这个节点进去,从长远来看,虽然海运是传统行业,我们输入了新的服务理念后,一定会有新的局面。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400万吨运输能力自己的海运船队,实际上,去年全年经营及租船业务运输量达到2500万吨,运输成本就大幅降低了,我们还搞冷冻产品运输。做一个大的项目,跨度比较大,尤其是造船,我们今年承接的工程项目超过两个亿,比如在印尼承接的项目,有超过3000万美金。

  记者:“活”怎么讲?

  吴协恩:我们不仅把握机遇动作快,而且市场经营策略要“活”。积极向差别化、高附加值、高端客户群转换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三力”:产品创新力、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现在我们在重庆到湖北建设农商城,这些都围绕市场的投入。华西的投资主要是向服务业进军,我们把国内市场做好同时,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主要投资两个板块,一个板块公共事业类投资,投资英国和意大利的垃圾处理发电项目,以及斯里兰卡的光伏发电项目等,每年都有现金流;第二就是我们投资国外矿产资源,像在非洲莫桑比克拥有达到了300平方公里矿山,开采出的黑色花岗岩,深受市场青睐。[下转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