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苏州工业园区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向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提请宣告破产。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于2月6日作出宣告苏州工业园区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破产的裁定。
荣耀已成回忆
2007年,苏州市工商局公布了首批“知名字号企业”,苏阿姨、要德、津津、龙凤金店等92家企业入选。
当年的苏阿姨,可是苏州民营企业的代表,早在1993年,曾经是粮站员工的李小明,下海创办了这家苏州民营速冻食品企业,当时启动资金只有4万元,员工只有9个人,还算是个体户,但在经营上另辟蹊径,在大家都用袋式包装的时候,首先采用盒式包装,还附送汤料包,并以独特的苏式口味打开市场。在思念、三全、龙凤等大型企业的压力下,硬是将市场越做越大。到了1996年,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销售额就突破了5000万元。2003年,公司就开始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新厂房,2005年正式搬迁,引进设备,继续发展。
后来,除了馄饨、春卷这些速冻点心,苏阿姨还开始做半成品年夜饭等素帮菜产品。到了2007年,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就实现了销售收入1亿元人民币,还在苏州观前街上开了专卖店。
2008年,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开出首家门店,装修时尚简洁、小吃品种丰富,馄饨、小笼包、汤圆、蟹壳黄,价格一般在6到10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苏阿姨的产品生产销售一直没有出太大的问题。这次遭遇破产并不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而是和经营者的其他投资借款有关。
破产或与盲目扩张有关
苏州市餐饮商会会长陈素兴介绍说,苏阿姨的破产主要原因在于资金链断裂。“盲目扩张,超出了自己的资金能力范围,是容易出事情的。”
受理苏阿姨破产案的苏州园区法院证实:苏阿姨遭遇破产是和经营者的其他投资借款有关。
有知情人介绍说,实际上苏阿姨的品牌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转让他人,以后市场上还可能会存在着苏阿姨这个品牌,但是由于配方、制作工艺等环节的变化,口味也可能会出现变化。据了解,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娄东路3号的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厂区早已大门紧闭。而据知情人介绍,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可能存在民间借贷导致了资不抵债,但是在速冻食品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在苏州本地市场的份额并没有被大公司所侵占,推断苏阿姨的破产并非产品本身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与投资失败有关。
本地人消费居多
在苏州多处超市里,苏阿姨的速冻食品均有销售。在书院巷的一家超市里,苏阿姨的苏式汤圆被摆在了冷柜的最显眼的位置,生产日期是2017年2月3日。超市老板说,他知道苏阿姨宣布破产,但是他并没有感觉很意外,因为早在去年10月的时候,苏阿姨就断货过一阶段,但是当时并没有听说破产的消息。
“这个牌子基本都是本地人买的,而且有的人指定要这个汤圆。”老板说,在元宵节的时候,有附近的居民阿姨指定必须买苏式汤圆,不要宁波汤圆。
在苏州胥江路一家超市,冷柜里同样发现有十几包苏阿姨的灌汤大馅饺,每包500克的售价为8.9元,相比其他品牌的价格还便宜一些。一位送货员正在给超市送货,他说,苏阿姨产品的销量相对其他大品牌的速冻食品比较正常,前些年没有什么太大的波动,而且本地人消费居多。
地方民营企业破产让人深思
破产后,还有苏阿姨品牌吗?据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方面介绍,苏阿姨的品牌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转让他人,以后市场上还可能会存在苏阿姨这个品牌。“苏阿姨破产”的消息只是苏州本土食品业寒冬期的又一个实证。2013年,由于租金太高,苏州本土老字号春蕾茶庄被迫撤出苏州闹市区;2014年,苏州太监弄王四酒家也关门歇业。2017年才过了不到两个月,又爆出有着百年历史的石家饭店陷入关闭。停业、关闭、破产,一些老字号、本土企业究竟是怎么了?
有人认为:“现在,思念、湾仔码头等品牌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选择时,没有必要一定要选苏阿姨这样的品牌。”
在网购时代,一些地方民营企业没能及时跟上年轻人消费的脚步,这也是市场萎缩的原因。市民李先生说:“有时候想吃,又懒得去超市,就在网上找,但没有它的旗舰店,所以就算了。”
据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李小明创办的苏阿姨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却在巨头公司的包抄下,在速冻食品最激烈的战场华东市场,坚持20多年未倒,不能不说是成功的,而企业最后走到破产的地步,也让人深思。(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