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蕾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日前提出要“绿化全川”,实现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其中仅2017年就要力争全年完成造林营林1000万亩以上。
新增如此大面积的森林要如何实现?记者在参加一次义务植树活动中仿佛找到了答案——在政府造林、全民植树的同时,更要探索出一条“社会得绿、企业得利、村民得益”的绿色产业利益链。
什邡市蓥华镇天宝村是该市最后一批贫困村之一,但在村支书刘兴荣看来,因为种树,村里的生活有了新奔头。18日,在村里新开发出的一片坡地上,刘兴荣一边教记者如何植树,一边打开了关于村里绿色致富的话匣子。
刘兴荣兴奋地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们种树的积极性都很高。“这两年,就靠种树,大家赚了不少钱。像桑树,浑身都是宝,除了桑葚果,桑叶还可以当菜炒。你今天种的还是‘韩国大白珍珠’和‘无籽大十’这两个品种,果实含糖量高,味道甘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做成饮料呢。”
此次栽种的桑苗是由创业青年曾省敏从外省引进的。听到谈论他提供的桑苗,一旁的他也凑上前来。“这种桑树品种赚钱,但很多村民不会种、种不好。我们就引导他们和我们合作,降低种植风险。”他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村民拿“土地入股”,公司提供桑苗,后期深加工和销售也由公司负责。每亩桑田,村民年末可得20%-30%分红,约2400元。在农忙时帮助种植管理,每个月工资约1800元,一年一般3个月,一亩桑田大约就有7800元收入。
据刘兴荣介绍,在天宝村,像这样的林业共赢链还有很多,共同编织成了一条“绿色产业利益链”。按照这种模式,村里这两年种了各类果树3000余棵,还建设了菊花园、牡丹园,成了一个“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果吃”的产业村。
天宝村是四川省在“绿化全川”中推进“林业扶贫”的一个探索。在四川,林业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一条重要路径。四川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效益”作为10项重大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四川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