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重卡市场层出不穷的营销形式可以看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上新车、拼价格、塑品牌……各种花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从国外发达国家重卡产品节能、环保、安全以及“低油耗、大吨位、大功率、高技术含量且适合于专业化运输”的潮流来看,节能将成为国内重卡企业下一步发展的主题。
■ 本报记者 赵健
日前,以“高效节油,曼无止境”为主题的2016年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高效节油实况挑战赛在西南中心城市——成都市新都传化物流园区拉开战幕。看似一个普通的营销推广活动,背后却蕴含着国内重卡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吹响节能营销的号角
国内搞节油大赛的不算少,中国重汽举办的活动有啥不同呢?这个问题,参赛后的选手最有发言权,一位选手在采访时说道:“中国重汽搞的这场节油挑战赛非常真实,和我们的日常运输环境是一样的,这也能够让我更真实地了解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的节油实力。”
要避免和其他大赛的雷同,中国重汽举办节油实况挑战赛的亮点就在于“实车、实货、实际路况”,比赛所用的3辆搭载曼技术发动机的HOWO-T7H卡车均是客户正常营运的普通车辆,不涉及性能改装。在车龄相近、配置相同、负载一致的情况下,在高速公路行驶同一路段且距离相同,确保比赛过程公平、公正,真实透明。
据了解,参加首场比赛的选手,均常年行驶于路况复杂的西南地区,其日常驾驶车型不仅包括主流国产重卡品牌,更涵括知名的进口车型,具有十分丰富的半挂车驾驶经验和节油技巧。如此安排选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让更多用户了解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另一方面则在于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曼技术产品高效、节油的特性。
在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选手将技术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不断刷新百公里油耗纪录,最终12位来自全国的选手中,8号选手李传瑞以载重49吨百公里耗油24.63L的成绩折桂,11号选手王刚以同等载重百公里耗油24.87L的成绩屈居亚军,5号选手陈建伍以25.40L的成绩获得季军,他们分别获得10000元、6000元、4000元现金大奖。赛后,选手们借助智能通系统,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运行路线及油耗表现进行了比对分析,纷纷表示,重汽产品还可以更省油。
对此,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于有德表示:“低油耗是检阅车辆性能的重要标准,也是节约用车成本的重要环节。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大赛向广大卡友传授节油知识和驾驶技巧,帮助他们培养科学的节油驾驶习惯,同时在厂商、经销商和用户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共创绿色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倡导节能减排。”
担当节能减排的先锋
和我国众多制造工业,诸如家电、轿车等的发展经历一样,我国的重型汽车工业诞生之初,虽是自主开发,但也打上了深深的“借鉴”痕迹。缺少开发能力,缺少核心技术,缺少自己的品牌,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致命伤;产品开发能力薄弱,产品更新速度慢,受制于国外汽车厂商,是我国汽车工业的通病。
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重型汽车工业都处在竞争无序化以及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境地。由于竞争者不断涌入,重卡市场空间与效益在急剧缩小,相应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有些重型汽车生产企业缺乏踏踏实实的积累和磨砺;一些重卡产品及技术的“抄袭”现象不少;为了争得一点市场占有率,恶性竞争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风物长宜放眼量。纵观国外,真正意义上的重型卡车是要符合发动机功率在280—600马力、发动机排气量在9升以上、载重量在15吨以上等主要指标,并且国外重卡发展的实践与趋势表明,节能、环保、安全以及“低油耗、大吨位、大功率、高技术含量且适合于专业化运输”成为国际重卡产品发展的主题与潮流。从我国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重卡工业的发展应该积极紧跟世界的步伐,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近年来,中国重汽作为国内重卡行业的翘楚,通过与德国曼公司的战略合作,全面提升了“整车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其中,引进德国曼公司技术生产的MC系列发动机,具有极宽的低转速大扭矩输出区间,可有效降低车辆油耗,不但引导了重卡领域节能环保的发展,更将整车的换油保养周期提高到8万公里,发动机B10寿命150万公里,在车辆经济性、可靠性方面,真正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在国内重卡行业中拥有无人能敌的技术优势。
2009年至今,中国重汽通过与德国曼公司的战略合作,车辆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本次活动既是全国各地卡车驾驶高手切磋技艺的盛会,也是对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品质的一次检验。
据悉,本次节油实况挑战赛活动分为区域挑战赛、半决赛及总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接下来的区域赛还将分别在西安、沈阳、石家庄、郑州、杭州、广州陆续精彩上演,每场区域赛的前2名将晋级半决赛;半决赛的前3名晋级总决赛,参与10万元总决赛现金大奖的争夺。通过节油大赛的进行,人们又理由相信,中国重汽优异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经济性必将赢得等多用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