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传宝
“妈妈,钢铁厂还有大白鹅,真漂亮!” 在太钢焦化厂百鸟园,大群的大白鹅畅游水面,追逐嬉戏,一群小朋友和家长一边给动物喂食,一边对钢厂里也能养出大白鹅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这是6月2日太钢以 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组织22名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参与“大手牵小手,责任与未来”的环境日主题活动,共同感受绿色太钢中的一幕场景。
绿色产品助力“两型”社会
长期以来,太钢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开发生产绿色产品集群,为重点行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材料支持。目前,太钢以不锈钢、冷轧硅钢、高强韧钢材等重点的系列产品,因其所具有的高强度、耐腐蚀、轻量化、长寿命和便于回收的特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节能长寿型绿色材料,重点产品批量进入铁路、汽车、石油、化工、造船、集装箱、水电核电、城市轻轨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极大地推动了下游产业的减量化使用和转型升级,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太钢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名副其实的绿色发展标杆。
固态废弃物点“渣”成金
太钢建设有全球处理量最大、流程最全、技术最先进的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对钢渣的“吃干榨尽”。全国第一条全钢渣市政道路——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区市政路建成,该路的路基与路面用材料全部采用太钢钢渣新产品,为国内首创。
这些年来,太钢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下足了功夫。围绕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先后建成投运了高炉矿渣超细粉工程、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工程、高炉热熔渣制棉工程,实现了对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
围绕钢渣的综合利用,建设运行有钢渣热焖分解冷却、金属分选回收、尾渣多产品深加工等全流程综合利用生产处理线,实现了固态废弃物“吃干榨尽”。
太钢建有具有国际先进工艺技术水平、世界上处理能力最大的矿渣超细粉生产线,实现了高炉矿渣的深加工处理,并广泛应用于周边地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材料领域。
高炉热熔渣制棉与传统的岩矿棉生产工艺相比,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显著特点,是充分利用冶金“三废”开发绝热节能材料的新途径,也是当今钢铁行业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太钢采用国际先进的双热渣熔炼炉调质保温生产工艺技术,建成了高炉热熔渣制棉生产线,实现了对高炉渣显热的有效回收利用。
气态废弃物实施升级改造
太钢加强已投运设施的管理,并实施一批新项目,推动气态废弃物大幅度下降,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太钢积极响应国家和省节能减排号召,提前实施2×300MW发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机组环保指标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均优于国家新的火电厂排放限值。太钢燃煤发电机组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气发电机组水平。
钢铁工业在消耗能源推动物料转变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压余能,因此各类余热余压余能的有效回收利用是钢铁工业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太钢通过制定节能减排约束性考核指标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普及,使余热余压余能回收利用得到快速发展,回收利用水平逐年提高。
液态废弃物提高循环利用率
太钢建设有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双膜法深度处理系统,对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市政中水进行处理回用,形成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吨钢新水消耗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国家节水标杆指标。
太钢建设了五套硫酸钠净化回收处理装置,对冷轧退火酸洗产生的硫酸钠废液进行高效处理,杜绝了废硫酸钠排放。轧钢含油废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对轧钢系统所产生的碱油废水、乳化液废水全部实现深度处理与回收利用,COD排放减少显著。
工业废酸作为危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工业废酸的资源化利用,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原生资源使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硅钢盐酸再生处理系统高效运行,废盐酸全部实现回收再生。不锈钢废混酸再生系统建成和高效运行,实现了废混酸100%回收处理和废气、粉尘全部达标排放,杜绝了二次污染,显著降低废酸中和成太钢在治水的同时,也积极输出水治理技术。
职工生活践行低碳理念
近年来,太钢面向全体职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厂区内设立了40多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厂区及周边社区共投放1万多辆自行车及配套锁桩。把通勤大巴更换为LNG环保型燃气动力车,引导职工步行上下班等,为厂区出行交通的绿色、减排创造了良好条件。
太钢实现全流程余热回收利用,参与城市集中供热,提供清洁热源,为太原市拔掉小锅炉作出贡献。去年公司新增了干熄焦乏汽余热利用和烧结烟气余热利用两处热源,新增城市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累计向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2250万平方米。
多年来,太钢还注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培育,在厂区绿化上狠下功夫,使厂区形成了草地、灌木、林地交叉绿化的格局,整个主厂区绿化覆盖率达40%,建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园林化工厂。
太钢于2011年承建的钢盛城郊森林公园,已累计种植乔木41万株、灌木4万株,地被、绿篱2万平方米,苗木品种涉及60余种,为太原市西山绿化贡献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