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韬 文/图
仲夏时节,湖北省保康县过渡湾镇茶庵村2000亩蓝莓种植基地内的蓝莓陆续进入成熟期,一大批来自武汉、襄阳、宜昌、南阳等地自驾游游客前往蓝莓采摘观光园体验采摘蓝莓的乐趣。“今年雨水好,全县蓝莓喜获丰收,至少可收获鲜果200吨。”基地负责人王军高兴地说。
“蓝莓丰收了,我们每天可以挣200多元钱,心里咋不高兴呢!”在蓝莓基地从事采摘工作的过渡湾镇茶庵村村民余德华说,能够不出远门就在家门口挣钱是村民们最开心的事情。
像余德华一样,这些天来,过渡湾镇茶庵村方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心里也都乐开了花。每天都有50多村民前来基地采摘蓝莓。
今年63岁的茶庵村村民罗国绪,家里有10亩地,过去一直靠种地为生。2012年起,他将10亩地租给了蓝莓生产公司,他和老伴则在基地从事田间管理工作。现在,10亩地的租金加上他和老伴的工钱,一年就有3万多元。
“不光是我自己,我们全村947人,477人直接受益,277人有了稳定收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大家得了实惠。”罗国绪说。
8年来,保康县大力发展蓝莓产业,为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襄阳佰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以超说,作为水果中的“贵族”,蓝莓需要坚持有机种植。保康县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保康的气温、光照、降水量和低温条件非常适宜南方高丛和半高丛蓝莓的生长。
“2008年启动蓝莓项目时,只有过渡湾镇茶庵村一个基地,面积不足500亩,但随着栽培成功。襄阳佰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过渡湾、城关、后坪、歇马、店垭等5个乡镇高山地区发展蓝莓基地5000亩,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邓以超介绍道。
保康发展蓝莓前景看好,不仅有一个运作模式成熟的龙头企业,而且有一套成熟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襄阳佰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农民以乡镇为单位,以专业合作社为中介,采取保护价签订回购订单,统一品牌进入市场,农民种植蓝莓实现“零风险”。
2015年,保康县蓝莓鲜果产量150吨,果干120吨,蓝莓果汁5万箱,总产值1.2亿元。土地租赁、用工、入股等带动农户2000家,直接为农民增收400多万元。全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总收入50余万元。
“2012年,保康蓝莓挂果之初,因采摘、冷链等多环节的技术不成熟,大批蓝莓鲜果因没能及时进行冷链对接而损失巨大。”邓以超介绍说,2013年,襄阳佰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2亿元在城关镇牌坊湾农产品加工园,建成占地面积20亩的蓝莓深加工基地。来自新西兰的蓝莓鲜果分拣包装生产线投入生产,每小时可处理蓝莓鲜果900公斤。
目前,全县蓝莓产业深加工产品及终端市场布局完备,与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农大深度合作,已研发出果汁、果干、化妆品和提取物四大系列产品。佰蒂蓝莓鲜果已经成功进驻武商集团、鑫荣懋、良品铺子、药线、中百仓储、华南果批,线上在京东、农业淘宝已开辟销售网点,辐射华中、华东、华南的销售网络正在逐步打造成型。
“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是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公司以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种苗,预付现金并签订保护价回购定单的方式,扶持发展蓝莓家庭农场500家,蓝莓种植专业村5个,网络农民3000户,种植总面积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对于保康蓝莓产业发展,邓以超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