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中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创新创业资源富集。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聚集,中部地区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 马芙蓉 张芹

  

  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简称“产能大会”)5日在武汉开幕。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等70余个国家及中国国内各界共两千余名代表与会。

  

  70余国代表与会共享机遇

  

  大会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推动中国中部地区与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国家共享机遇、共创繁荣。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中方倡导国际产能合作,主张把中国的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同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结合起来,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工业化需求对接起来,既可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健康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又可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开辟新的空间,还可为各国企业合作共赢创造新的机遇。

  开幕式后,湖北、江西、山西3省企业代表,分别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企业代表签署了26个合约项目,内容包括工程总承包合同、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备忘录等。此次产能大会期间,还安排有主旨论坛、专场对接、专题研讨会、企业集市、“一对一”会面洽谈等活动。

  中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创新创业资源富集。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聚集,中部地区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国际产能合作期待共赢

  

  “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目标上强调合作共赢;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对接合作,不追求单方面受益,而是实现多赢。”

  在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作上述表示。

  王超说,距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过去8年,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美国、欧洲、日本传统的消费市场动力衰减,全球总需求严重不足。

  王超认为,开展国际产能和产业合作,是应对世界经济难题标本兼治的正确“药方”,可谓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他表示,产业合作是回归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升级换代的主要途径,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增添动力,并引导国际资本有序流动。

  王超强调,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方式上突出开放包容,不只鼓励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注重将外国优秀企业“引进来”;内容上注重绿色环保,走向国际的不是落后产能和淘汰产能,而是与发展中国家需求高度契合的优势、先进、绿色产能。

  王超表示,国际产能合作并非中国独创,它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产能和产业合作,重在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只有站在各国发展规划的“风口”上,才能让各个产业协调联动“飞起来”;只有把产业合作植根于当地的发展战略,才能让发展中国家真正“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分享国际产能合作成功案例

  

  中国国务院在2015年5月出台《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产能合作。

  在5日举行的大会主旨论坛上,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分享了一个湖北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成功案例。

  据介绍,2013年5月,湖北三环集团成功并购波兰最大的轴承制造企业KFLT(克拉西尼克轴承公司)。短短一年间,濒临破产的KFLT重获生机,实现年营业收入约合人民币5.6亿元,同比增长21.5%。波兰时任总统科莫罗夫斯基称赞其是“中波合作的典范”。

  事实上,该案例只是中国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一个缩影。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再像以前那样主要做最低端的施工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吕政表示,中国在高速铁路、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冶金工业设备等领域具备世界领先优势,“走出去”的不是落后和淘汰的产能,而是优质、先进、高科技的产能。

  吕政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的国际产能合作,充分考虑了合作国国情和实际需求,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互利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透露,截至目前,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巴西等2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的协议,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核电机组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

  “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之间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涵盖了工业化进程的各个阶段,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继勇认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潜力巨大,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实现“强强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