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门业“门洞”渐开 智能制造成突围之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依托于永康庞大的门业产业集群,中国(永康)国际门博会应运而生,如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成为了国内最具影响力、最具活力、最具特色、最具实力的品牌展会之一,被誉为门业产业“风向标”和“晴雨表”。

  ■ 奚金燕

  

  5月28日下午4时,第七届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在浙江永康国际会展中心闭幕,共吸引专业观众19.3万人次,同比增长9.7%,三天总交易额实现29.2亿元,同比增长4.6%。

  门企门博会上亮出“看家宝贝”

  依托于永康庞大的门业产业集群,中国(永康)国际门博会应运而生,如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成为了国内最具影响力、最具活力、最具特色、最具实力的品牌展会之一,被誉为门业产业“风向标”和“晴雨表”。

  第七届门博会吸引了来自河北、山东、上海、湖南、江西及浙江等省(市)的1068家企业申报参加,最终审定参展企业872家,比上一届增加了203家,设标准展位1023个,特装展位面积2.8万多平方米,其中参展外地企业占比首次超过50%,达487家。

  可按喜好拆卸组装的实木门、有效降低室内噪音的静音门、四合一无孔智能锁门……在本届展会上,各大门企纷纷亮出“看家宝贝”,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客商前来“淘金”,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

  据统计,本届展会为期3天,共发生交易额29.2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达成意向20.09亿元,同比增长5.2%;现场成交9.11亿元,同比增长3.5%。发生出口额7968.6万美元,同比增长2.7%。另外,记者了解到,网上门业博览会访问量达51.1万人次,同比增长43.5%。

  以工匠精神承担创新使命

  起步于1997年的永康门业,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如今在企业数量、产量产值、行业管理、技术提升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最高沿,永康全市拥有445余家门产品生产企业,2015年,门业总产量3700万樘,产值167亿元,比起国内其他城市,发展速度之快恐无前者。

  然而,虽然发展快速,但也不可避免面临产能过剩、增速放缓的局面,传统模式不再具备竞争力,行业发展屡屡遭遇瓶颈。永康门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内外倒逼”是当前门业发展的一个困局。“国际市场上,面临着东南亚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品牌优势的双面夹击,国内市场上,又遭遇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率低的尴尬局面。”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产能过剩、劳动力不稳定、转型升级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也约束着门业企业的发展,不少企业在这样的环境迫使下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倒闭风险。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把握好积极运行的转折点,是每家企业目前所碰到的难点。”对此,上述负责人称。

  今年,供给侧改革的横空出世,给门业发展注入了无限动力。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品质,生产出更多高品质、高端化、智能化的产品成为了门业企业突围的一项选择。在本次门博会上,不少的门业企业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行精品战略,赋予门产品高科技新形象,改革延伸包括增强门的安全防盗性能,装置悬浮锁芯、不可复制钥匙、高科技智能锁、可监控视像镜头等,将产品定位为中高端用户,试图将科技与门业的结合作为二次飞跃的发力点。

  高峰论坛专家为门企出谋划策

  为推动中国门业转型升级,提升门的智能化使用功能和自动化加工水平,展会同期,大会主办方组织举办了“中国门业升级发展高峰论坛”。围绕着“智慧门窗,智能制造”,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就门业升级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分析。

  中国的家用门行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走过了从现场制作安装到工厂化加工,从低端产品逐步走向中高端的发展历程。虽然近两年房地产开发速度减缓,导致门业市场竞争加剧,但随着国内中产群体的不断增多,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高端门窗、智能门窗的需求量日益趋大,中国门业发展依然前景广阔。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认为,门业升级发展应该从三大方面入手,首先是产品的创新,门企必须在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智能化方面有所提升,如防盗、防火、隔声、密封、遥控、监控、报警等性能和功能,以及与智能家居的结合都属于产品创新的范畴。

  此外,郝际平认为,门企还要时刻关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门业的要求,如近两年出台的环保节能、推广钢结构建筑、小区道路街区制等一系列产业政策,都将会对门业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应及早研究,并采取措施应对。

  郝际平表示,门业企业要成功转型升级还应不断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目前门企大多还处在分立工序、手动流水线作业,但从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人工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自动生产线,工业4.0柔性自动线才是大势所趋,如果企业还无动于衷就可能错失良机,最终必然被市场无情淘汰。”

  “永康门”在中国门业领域独树一帜,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百亿产业格局。然而在固高科技集团(香港)副总经理周玲博士看来,目前永康门企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工艺流程长,加工工艺原始粗糙,车间内信息化应用较弱,生产指令和反馈以纸面为主,上述种种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工艺水平提升。

  针对此种现状,周玲认为,”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将是永康门业的突围之道。在周玲看来,生产流程的自我改造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也是门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以一台打磨机器人为例,它一天24小时连续生产,可有效降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能够保证产品的高生产率、高质量和高稳定,这是人工无法达到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章坚武教授则认为,门企大可以尝试“门+物联网”,掘金“智能家居”新蓝海,“通过物联网,人们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第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