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卸下实体经济肩上的成本“大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韩洁 安蓓 徐博 潘晔 

  “轻徭薄赋”,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实体经济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任务就是降低困扰企业的用工、用能、用地、物流、融资、税费等高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推动供给结构优化,为实体经济注入内生动力。  

  放水养鱼:

  降成本打出“组合拳”  

  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不到一个月,更多的企业开始享受改革红利,营改增的影响正渗进中国经济的机体。这一大规模的减税行动,凭借今年超过5000亿元的减税额,打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下的一记降成本重拳。

  自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半年来中央一系列部署吹响了改革主攻的“集结号”,包括营改增在内的降成本“组合拳”政策日渐清晰:

  ——工业降电价打响降成本“第一枪”。1月1日起,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3分钱。未来三年,云南、贵州、安徽、宁夏、湖北五省(区)电网企业获批让出55.6亿元的输配电降价空间全部惠及终端用户。

  ——减税清费直接惠及企业。在落实好前期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确保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资源税改革全面启动加快正税清费;全面实施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方案。

  ——调整“五险一金”降低人工成本。从5月1日起两年内,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得超过12%;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得超过20%;将失业保险总费率由现行的2%阶段性降至1%-1.5%,其中个人费率不超过0.5%……

  降成本“组合拳”实质就是“放水养鱼”,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让企业轻装上阵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在转型中逆势增长。  

  企业“虚胖”:

  全面降成本刻不容缓 

  但任何改革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显效,全面降成本仍在路上。

  “国家下调社保缴费率尽管初期降幅不大,但信号意义凸显。”从事机械制造的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廖卫平说。他坦言,由于他所在的佛山市平均缴费基数在上涨,企业社保费负担依然很重,期待进一步减负。

  “时下企业面临的最大约束就是成本。”中国银监会国有银行资产主席于学军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传统制造业、出口优势不断弱化,而土地成本升高、工资快速上涨以及各种税费等负担进一步影响企业效益。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用工、用能、用地、物流、融资、税费等显性成本让很多企业呈现“虚胖”之态——一方面自身重量(成本)大、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基础代谢率(利润)低,气色不佳。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去年底对全国2526位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反映的最主要困难中,超过七成企业家选择“人工成本上升”,超过半数企业家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当前,还需警惕不少企业“吐槽”的政府“乱伸手”、评估费检验检测费过高等问题,这些“隐性成本”像是捆住企业的“绳索”,不仅抑制、束缚了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效供给,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转变观念:

  把降成本进行到底  

  全面降成本,还要把降低企业不合理税费负担进行到底。研究显示,税收成本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会有几十万、上百万家企业扭亏为盈,避免倒闭。

  “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减税力度,推动税费改革纵深,提振企业家信心和发展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李兰建议。

  全面降成本,还亟须转变政府职能,在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上下功夫,把行政审批减下来。

  继企业“三证合一”后,今年3月30日东营市在山东省率先推出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通过优化流程,个体户平均办证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减为现在的20分钟,审批效能大幅提速,经营成本有效降低。

  “企业发展是靠‘市场’,而不是‘市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说,当前政府释放出推进简政放权、放松管制改革的积极信号,应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限制,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让实体经济迸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