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订餐平台上实现家厨共享,用车需求与闲散社会车辆“牵手”,房屋短租需求与大城市闲置住宅资源对接……分享经济正在融入中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 岑参
数据显示,2025年分享经济平台将带来26.4万亿元左右的直接收益。但作为“新生儿”,分享经济遭遇诸多成长的“烦恼”,包括消费者对事故安全、健康卫生等的担心,行业合法合规性成疑,传统监管手段与新业态之间存在冲突,稳定的商业模式有待建立。
衣食住行皆能“分享”
如今,分享经济创新模式频出,包括“回家吃饭”实现家厨共享,“滴滴出行”让闲散社会车辆对接用车需求,“小猪短租”让大城市闲置住宅资源与短租需求对接等。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杨一心指出,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整合分享分散的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市场需求。国内诞生了全球领先的出行平台,并在产品、空间、知识等方面持续创新,诞生新平台。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介绍,分享经济按分享对象划分出:产品分享包括汽车(如滴滴)、设备、玩具、服装等,空间分享包括住宅(如小猪短租)、停车位(如通通停车)、土地等,知识和技能分享包括智慧、经验(如“在行”)等,劳务分享包括家政服务、物流、洗衣等。
谈及分享经济时,滴滴出行COO李建华表示,滴滴出行在中国3年时间,让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他觉得分享经济最大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更加节约能源的,更加环保的,更深层地看,可以说分享经济的本质是人类的生活、生存方式的一种改变。
伴随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分享经济正经历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万亿元,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的活动总人数超过5亿。
多重经济效益明显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分享经济业态正快速增多,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中国具有市场和互联网产业的双重优势,所以最有诞生世界级分享经济平台的潜力。专家指出,分享经济还将产生诸多积极影响。
分享经济的特色除了领域宽(涵盖衣食住行等)外,创业带来经济活力,发展迅速、催生就业也是一大特色。例如,滴滴出行服务在全国360多个城市吸引135万司机注册,乘客注册数超过2亿,间接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小猪短租”对接7万套房屋资源、400万用户,2015年促成2.8亿元交易额,为房东创造超过2.5亿元收入。姜奇平表示,到2025年分享经济平台将给我国带来26.4万亿元左右的直接收益。
优化供给结构,催生新消费。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认为,分享经济改变了传统商业中靠扩大再生产而满足需求的逻辑,不仅盘活存量、提高利用效率,更能避免过剩等问题。
据张新红介绍,研究显示,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速度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目前来看,分享经济更多地还是集中在大众消费和服务领域,但未来最大的亮点可能会出现在生产领域。生产能力的分享将对未来经济产生根本性影响。”
成长的“烦恼”也不少
在国内分享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遭遇多重成长的“烦恼”。对分享经济这种新模式,不稳定性、事故安全、健康卫生等成为消费者普遍担心的问题。
“虽然平台有一些保险或赔付,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处理起来会很麻烦。”北京的宋先生对于P2P租车这种基于个人之间的租车模式颇显担忧:“而且开车上路毕竟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尤其对一些细节信息不了解,如对方车的状况、租户的人品等,把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交给别人总还是不放心。”
行业合法合规性引发担忧。一位房屋短租平台负责人说,由于该业态无法定性是出租房屋或宾馆业,经常会有房东被警方以非法经营为由勒令停止、甚至拘留。一位餐饮平台首席运营官担心,即便希望接受监管,如果合法身份不明确,分享经济平台将面临来自业务监管部门、公安、工商等多部门的“围堵”。
对于分享经济的发展,腾讯研究院高级专家张孝荣认为,当前,我们必须要关注分享经济在中国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因为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狼”和“虎”。一是在如何保护分享经济劳动者和分享经济消费者方面还存有缺陷。二是如何实现管理与发展的相对平衡,主要是监管的问题。
“分享经济得以可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信任机制,不光是我信任你这么简单,这样的信任是要能够得到保护的。”所以相关部门应帮助建立起一个整合的而且有序的平台,并且开放征信系统的借口,这样能减少企业很多力气。
稳定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全建立。专家认为,分享经济要形成一种商业模式才有前途,只有稳定的商业模式才能谈规范发展。现在分享经济还是一个粗放式发展阶段,市场注定是良莠不齐的,个性化的东西比较多,但比较难监管,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利润,只凭热情的模式是没办法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