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志行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商业繁荣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贵阳市西商会在统一战线、帮扶会员、团结社会力量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商会发展新路径。
教育和服务相结合
党组织牵头强素质
贵阳市云岩区市西商业街,是改革开放后由一些来自省内外的零散个体户靠搭预制板经营批发零售发展起来的商业市场。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经营者实力参差不齐,文化多元,经营商品千差万别,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常遇到矛盾纠纷、杂牌货冲击、资金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何将市西商圈形成强大的经济体,共同应对诸多经营难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方努力与协调,2008年6月30日市西商会正式成立,从此,它承担起了市西商圈成员们团结、共享、共赢的历史使命。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传达中央、省、市、区文件精神的平台,商会逐步平稳发展,如今已发展2000多会员,1个党委,8个支部的商会组织。
商会党委每月采取讨论、座谈等方式开展1次集中学习是“雷打不动”的重要活动,活动中党员们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知识并谈心得体会,增强广大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商会党委多次开办法律讲堂,重点对会员经营密切相关的税务法、劳动法、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培训,不断增进了会员的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困难找党组织,解决治安纠纷、商标侵权、合同纠纷、物管协调、追讨欠款,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问题,在商会党组织看来这些都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他们为会员开辟了法律咨询、融资咨询等多项商业服务,使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也让会员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经营中。立足商会自身特点,围绕构建“一核多元协同”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市西商会党委在会员中倡导诚实守信的经营氛围,组织开展诚信商家评比活动,有效推进了市西商圈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党员的带动下,广大非党员经营户也很快地参加到评比活动中,评比活动的开展,使市西商圈经营秩序更规范了起来。
同时,商会还以统战工作站为平台,配合社区和谐促进会开展商事调解工作,为商家排解纠纷,协调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围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市西商会党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带头与市西社区党委共同搭建起了“市西‘非公’党组织‘爱心驿站’”的党建工作平台,建立长期帮扶、按需帮扶、对口帮扶机制,对市西社区内老党员、贫困户、残疾人、农民工子女、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进行长期帮扶。
以信用为基础
服务会员做到点子上
“没有商会的帮扶,我们的规模就不可能发展这么大。”说起商会对会员的支持,在贵阳从事品牌服装批发的杨建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市西商会的帮下,他在全省开起了直营店和连锁店。
“如果不是商会,也许我的公司早就办不下去了。”2009年初,金融危机风暴还未完全消退,张莉虽是在市西商业街上打拼多年的老手,但作为一家小企业,也始终敌不过金融大环境的影响,偶然的机会,她加入了市西商会,在商会的帮助下,成功向银行贷到100万元,盘活了整个公司,还拓展了其他业务。
无独有偶,经营服装生意的李女士想扩大规模,但她经营的店一年的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除去其他开销、店中库存的货,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进行再投资。商会接到李女士的申请,经过各项考察后决定对其进行扶持,采用库存仓单质押的方式为她进行担保,帮助她从银行获得了80万元的贷款。
资金问题解决后,李女士迅速大刀阔斧扩张,规模越做越大,生意也越做越火。她代理的服装品牌在省内开设了60多家分店,销售额与当初相比增加了10多倍,从一家小店成长为省内连锁的知名企业。
成功的例子不计其数,商会与会员之间的信用成为良好发展的源头。通过多管齐下的帮扶会员、统一战线市西商会曾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民营经济十佳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还在第二届贵商发展大会上,因在首届贵商发展大会上做出贡献被授予了功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