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安才
书简翰墨的馨香,总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拂去心魂的浮躁,撇除精神的泡沫,驱赶无聊的寂寞。
清明节前,单位主管领导安排我到四川西昌一项目部生产一线蹲点。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在蹲点的慢慢长夜里,我把项目部职工书屋2015年每期《读者文摘》读了个够、汲了个饱,把存放的理论之书、经典之书、哲学之书、大家之书、业务之书等书籍“翻了个遍”。我一边读、一边划、一边写、一边记,有时为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而欢笑鼓掌。
通过阅读,让我知道了“最早预见毛泽东成为领袖的人”是柳亚子先生。1929年,柳亚子先生在上海作《存殁口号》一诗中这样写道:“沈烈风头墓草青,湘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在诗中,柳亚子将毛主席和孙中山并列,把他俩都比喻成中国的列宁。通过阅读,让我知道了“毛泽东心目中最能打仗的帝王”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主席的意思就是:古代皇帝带兵打仗的冠军是李世民,亚军则是朱元璋。通过阅读,我还知道了“毛泽东的三个座右铭”。第一个座右铭是“贵在恒河何必五更起三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第二个座右铭是“不谈家庭琐事,不谈金钱,不谈妇女”;第三个座右铭是延安时期续范亭写给毛主席的一首诗:“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读《罪与罚》,可以跟随底层人物体味人格的矛盾与复杂。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在阅读中,我深深地记住了路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既然已经选定了目标,再苦、再累,哪怕是燃烧自己,丧失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也必须这样做……”有了这个信念,路遥先生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准备了4年时间,他阅读了1975年至1985年间全国的主要报纸,研读了几十部中外名著,记录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6年时间的“非人的生活”和艰苦的劳动,终于创作出了100万字的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了国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一个男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养?陈道明讲到: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在心浮急躁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在众声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在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在闲情逸致时,而在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在大难临头时。男人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
德国作家塞黑说:“只有当书籍将人带向生活,服务于生活,对生活有利的时候,它们才拥有了一种价值”。阅读,不仅让我收获了书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达胸襟,“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励志箴言,“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的治国理念,“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廉洁意识;而且还让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我的思想得到了启迪,心智得以了滋补,境界获得了提升。
阅读,让我知道了世界的深奥,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渺小。
阅读,驱赶了我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