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武城:在全国建起十个商会 为家乡输送百亿资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山东武城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3万武商遍布全国的优势,建立以武城为中心,连接全国的商会体系,最大限度地放大招商资源,以亲情吸引在外武商返乡创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目前已有30余名武商回乡创业,总投资100多亿元。

  上世纪80年代末,一批以玻璃钢业务员为主的武城人走出家乡,到外地跑业务、做生意,由此揭开了“武商”创业的序幕。时至今日,3万名武城籍的商人和企业家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其中资产过亿者超过300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过去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方式也逐渐难以适应环境的需要。为整合武商这一资源,进一步凝聚武商力量,武城县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先后帮助在外“武商”在北京,青岛、东北三省和陕甘宁地区成立了10个武城商会,使分散的“武商”在外地有了自己的“家”。县里为商会建立了微信平台,定期发布县里出台的相关文件、有关信息和每日的武城新闻,使会员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相关资讯。县政府还邀请各地的会长、副会长每年列席全县两会,观摩重点项目。

  “商会是武城人在当地的‘家’,在这里,‘武商’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互帮互助、抱团发展,并搭建了一条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返乡创业的快速通道。”东北三省武城商会会长、辽宁大德汇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林说。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商会就是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武城人汇集到一起,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共同发展。”北京武城商会会长刘海东认为,组建武城商会并不是拉小集团,而是要增强武城的吸引力,让更多外地人爱上武城,和武城人做朋友。

  不久前,一位在长春经商的“武商”会员谈成一笔生意,但因为资金紧张,工程迟迟不能开展,长春“武商”分会知道后,及时启用商会互助基金,帮他解了燃眉之急。各个商会都制定了《互助基金管理办法》,会员们自愿认缴一定额度资金创办了互助基金,为急需资金周转的会员企业服务。截至目前,商会互助基金已经使用20多次,累计周转资金3000多万元。

  据武城县招商办主任杨传辉介绍,目前,各地武城商会得到迅速发展,东北三省武城商会长春分会已从去年底成立时的10余家企业会员,发展至如今的近50家企业会员,县里还正在筹建华东、华南等5个区域武城商会,逐步把“武商”脉络延伸到全国。

  各地武城商会的成功建立,也为武城的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各地武城商会采取企业找企业、老乡找老乡、朋友找朋友这种招商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对政府的招商模式,逐步被政府、社会、企业所认可。据统计,各地武城商会中返乡创业或介绍到武城投资的企业已有30余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刘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