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锦 本报评论员
据报道,去年国内40多万人到日本旅游,纷纷买马桶盖。“马桶盖事件”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反面样本。
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供给侧改革的另一样本。占据中国日化市场30年的美国公司宝洁、英荷联合利华,错过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新的趋势,迟迟没有推出洗衣液,从而将市场的领先地位拱手相让给立白等本土品牌。
美国智库找到的教训是,中国的中产的消费群体更注重参与感与自我认同,不再是设计师将产品推向市场——试探反应——不行推倒重来的路径,而是与消费者进行多频、多层次的互动和沟通。很多跨国公司由此错过新的市场据点。立白等本土品牌的中国业务是作为供给端来运营的,它们认准中国中产的消费群体“不伤皮肤,不伤衣服”的要求,大规模提供洗衣液,把中国由洗衣粉时代带进洗衣液时代。
“马桶盖事件”、“洗衣液事件”反映的都是企业转型升级不力导致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不过日本的“马桶盖”是说中国企业的差距,中国的“洗衣液”是说美国企业的差距。这次,中国的企业广州立白集团摸准了市场需求,从供给侧创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好例。
读了广州立白集团以新供给引领中国洗涤市场考察报告,令人感奋。我们看到的是创造供给侧改革的商业奇迹。
立白集团1994年创立时,正是美英日德韩等国瓜分中国日化市场的时候,经过22年的收复,它们由珠三角农村扩展全国,进而向大城市进军,硬是从列强手里一步一步地夺回失地。难得的是它们连续22年保持快速增长,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区域品牌一跃至全国日化洗涤老大,全球第四。现在立白洗衣粉全国销量第一,全国市场份额占比为25%,立白洗洁精连续多年占据全国销量第一,全国市场份额占比为42%。不仅创立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而且形成了我们追求的“中高速度”“中高链条”,这正是供给侧改革确定的目标。
供给侧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经济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立白集团,为我们研究供给侧规律提供了一个样本。它们供给端与需求端多频、多层次互动,它们认准中国中产的消费群体“不伤皮肤,不伤衣服”的要求,大规模提供洗衣液,引领中产消费阶层,把中国由洗衣粉时代带进洗衣液时代。 美国宝洁们的中国囧境之谜,是看错中产消费者。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已达到1.09亿,为全球之冠,而且这个群体在不断地发生快速迁移。
立白集团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市场化的经验。20多年间,立白集团经历“四个化”:以顾客和品牌为中心的市场化;民族品牌科技化,引领消费新供给化,全面改造企业的新供给观化。
立白供给侧改革的道路,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道路。立白集团在自身品牌的打造上,抓住科技创新,每年投入占总收入3%的科研经费和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断拓宽企业技术进步的空间,始终保持了对前沿技术的掌控。
立白供给侧改革的深度,在于它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供给观。它们在供给方、供给手段、供给产品、供给人、供给制度和供给关系方面,用新供给观全面改造企业,形成新供给时代的企业文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抓住了当前我们整个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企业所面临的一些困惑和问题,非常及时和切中时弊。需求侧和供给侧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统一的整体。从企业自身角度,假如我们做的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开发的产品是基于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立足这么一个关键,去产能,去库存,企业及经济发展就会越来越健康。
这个过程很痛苦,革自己的命很痛苦,但是必须要这样做!我们甚至为这次革新下了“是进化,不是优化”的决心,是一次颠覆式、创造需求、引领消费的进化过程。广州日化告诉我们,对于供给侧改革,只要企业主体意识起来了,创新道路明确了,我们中国企业的前途还是值得充满信心的。
以创新作为民族品牌崛起的动力,立白的发展战略就是持续创新,用新产品引领大众消费,做强做大民族日化,这是中国企业应该走的路。对企业而言,在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提高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培育新动能,更好发挥供给侧改革这个“衣领子”“牛鼻子”在创造需求、引领消费上的巨大潜能和作用。
经济学是一门与实践密不可分的致用学科。供给侧改革,要实事求是,理论研究从实际出发,特别需要注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合,学术理论研究避免走“空谈误国”的迷途,要用实践的成功案例来引领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21次会议强调,深入扎实抓好改革落实工作,总结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立白样本”是来自基层供给侧改革的样本,展示供给侧背景下企业创新发展道路。立白供给侧改革在广东省是走在前列的,也走在全国前列。立白引领消费转型让我们看到了企业供给侧改革的体系轮廓,立白供给侧改革实践为全国企业改革提供经验。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立白样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