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宜宾兴文县举行首届猪儿粑节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吃过猪儿粑特色小吃后欣赏上千亩的油菜花海

  ■ 丁杰 本报记者 何沙洲 

  3月14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玉屏镇举办首届猪儿粑节暨千亩油菜花节,来自各地的数千名游客在品尝了美味的猪儿粑后,又游览了千亩的油菜花海景区,玩得十分开心。

  兴文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华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晓莉出席了当天活动。“猪儿粑”节现场游人如织,在精彩的舞龙和文艺表演后,玉屏镇14家猪儿粑参评商家现场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精湛的手艺。由镇政府邀请的80位大众评审通过看、品方式,现场评选出“最佳口感猪儿粑”、“最佳造型猪儿粑”、“最佳创意猪儿粑”以及“猪儿粑优秀奖”等奖项。大家兴致勃勃地品尝着各色各样的玉屏猪儿粑,现场欢声笑语,也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陶醉于喜庆的氛围里。  

  打响“玉屏猪儿粑”品牌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玉屏镇素有“梅岭伴石城,金钟对玉屏”的美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特色农产品丰富,举办本次节庆活动,即是希望能打响“玉屏猪儿粑”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首次举办猪儿粑节暨千亩油菜花节,就是要让游客在吃到美味的猪儿粑特色小吃后,有力气慢慢欣赏上千亩的油菜花海。”兴文县玉屏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猪儿粑节上,重头戏自然就是品尝美味的特色小吃。

  来自该镇十多家传统老店倾力制作的猪儿粑,外形多种多样。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小猪,有的像趴在地上的懒猪,一个个有猪鼻子、猪耳朵的猪儿粑看上去特别可爱,很有食欲。

  该镇周记饭店的老板周艳制作的猪儿粑获得最佳口感奖,她在镇上制作猪儿粑二三十年了,对于获得最佳口感奖的秘诀,她认为除了外形多样、好看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原材料的特别甄选,猪儿粑馅有肉的有糖的有咸的,在馅里面加入口感清香的冬笋和宜宾特色芽菜等,这样猪儿粑吃起来口感细嫩,入口松软具有回味。

  名小吃猪儿粑的传说  

  猪儿粑是闻名全川的小吃,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质量优良,以味香糯软且不粘牙的独特风格,成为四川名小吃之一。猪儿粑分咸馅、甜馅两种,咸馅以鲜猪肉、冬笋等为原料;甜馅以白糖、桔红、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为原料。包馅的原料,则用八成上熟糯米、二成饭米磨浆吊干后的粉子。刚蒸熟的猪儿粑洁白而有光泽,仿佛是煮熟的小白猪,故而得名。正宗的猪儿粑还要用正宗的猪儿粑叶来包,蒸熟后还有叶子的清香,这种香味是其他植物叶子不能代替的。

  兴文县玉屏乡的猪儿粑以味道正宗、样式多出名。据知情人士介绍,相传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一批广东、湖南移民来到川南的红桥坝后(现玉屏镇一带泛称),水土不服,经常患病,生活困顿。眼看年关将近,移民们按习俗需敬献猪羊祈求上苍保佑,却苦于没有祭祀贡品。当时居住在红桥坝黑漆朝门(现玉屏镇老街)的一位老妈妈,将家中仅有一点糯米用石碓舂成米粉,捏成小猪样,蒸熟后当“贡品”敬献上祭,老妈妈的虔诚祈祷感天动地。从此,红桥坝风调雨顺,移民们疾病减少,六畜兴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后来,当地人尽相效仿,每到年节,以优质大米磨“磕粉”为皮,将鲜竹笋与精瘦肉用猪油快炒做成咸味馅,或以芝麻、花生碎与白砂糖(红糖)相佐调和成甜馅为心,做成猪儿粑敬献神灵、祈求平安。

  玉屏猪儿粑香醇可口,回味悠长,意蕴美好,逐步流传四方,成为川南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