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获悉,春节期间,中国广东省出现寨卡病毒输入性感染病例后,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迅即启动应急工作机制,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在获得从委内瑞拉归国患者临床标本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于2月21日直接从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据专家介绍,这是中国首次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也是全球首次直接从患者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0.8kb,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属于亚洲世系,与巴西、苏里南、波多黎各等美洲国家流行毒株同源性为99.7%;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20个突变位点,其中5个突变位点导致氨基酸改变。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为病毒的溯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可用于指导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使中国在全球寨卡疫情防控中占得先机。
寨卡(Zika)病毒属于黄病毒属黄病毒科,是一种主要由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寨卡丛林中的恒河猴体内分离出该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在2007年被测出。寨卡病毒流行的地理分布、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十分相近,且均为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
又讯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月1日发布消息称:该中心已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这是继成功完成浙江省输入性病例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后,浙江省疾控中心在寨卡病毒防控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今年2月,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首次输入浙江省,成为中国大陆第三个出现输入病例的省份。截至目前,浙江共确诊4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学”团队在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与突发事件处置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的指导下,依托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流行病学”平台,经细胞培养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为研究寨卡病毒病原学、病毒传播、疫苗研究、诊断试剂研发与新药研发等科学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