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坛军
在设备密集型企业,操作工必须科学、正确操作设备,并可恰当地处理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确保人与财产的安全、产品质量合格、生产效率最佳化、设备损耗或损失最小化。
应为操作工建立图文并茂、清晰可读的设备操作指导书,以供操作工在操作设备之前进行学习、在操作时随时查阅。
应就设备操作为操作工提供相应的培训,其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原理;该设备的常见故障及起因;设备效率的结构(例如OEE、TEEP等);操作步骤及方法;操作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应急方案);加工技术参数;设备操作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当操作将产生的后果或影响;自主维护的要求;相关的法定要求等十个方面。
在学习之后,应进行相应的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对于特种设备的操作工,必须获得法定资格证书。
应明确落实设备的岗位责任者,对于多人操作的设备,则应实施“机长负责制”。
操作工在班前,应确认设备的可操作性、安全性;班中,应穿戴规定的防护措施等;正确使用与设备配套的工器具;严禁过载、过速等野蛮操作;班后,按规定做好设备清洁、物品整理、交接班等工作。
应关注设备的状态,若设备不能自动记录状态数据,则操作工应手动记载必要的设备运行数据(“设备操作日志”),以便为持续改善设备运行打下基础。
班组长、车间管理人员,应协助操作工就“设备操作日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改善。除此之外,应培养操作工对设备产生的其他各种浪费、不合理之处进行改善的能力,并定期将改善成果予以公布、评比、竞赛、鼓励、分享、推广、实施。
发现设备有异响、冒烟、起火、剧烈震动等异常时,操作工应按照规定的应急方案进行处理。例如:停机,然后尽快向当班管理人员报告、通知维修人员来抢修等。
在实施两班次、三班次作业的企业,因为交接班不当,较常导致设备操作、生产出现问题,所以双方有必要设法清晰地传达、接收交接班的要求,例如:通过面对面沟通加书面记录的形式进行交接班。
在设备密集型企业,因为操作失误,常引发产品不良、安全事故、设备损坏或寿命缩短、原料报废、能耗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后果,故应系统地思考如何将设备操作失误逐步降低达成零失误。
在设备密集型企业,人员科学、正确地操作设备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成本等经营指标,故不可敷衍处之。(作者系精益TPM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