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何不把“数羊游戏”交给市场去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郭文婧 自由职业者

  陕西省、市两级政府对养羊户都有一定的补贴,但记者调查发现,对外宣称拥有万只的养羊场,却只有几百只羊,畜牧局说:“羊是流动的,谁能数得清。”养殖户说,每年都有政府补贴,“三年了我一毛没拿到”,官方解释是“每年要从不同的羊场中评选”。(2月21日《华商报》)  

  陕西的羊场骗补助,其实只是很多政府补助被骗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钱是“唐僧肉”,有权者掌握着“分肉”的权力,无论是否真的存在腐败,但诱发腐败的隐患一直都是存在的。比如,在“每年要从不同的羊场中评选”的“堂堂”机制之下,“我们这么多羊没拿到钱,田局长家的羊才几十只,却领了十几万”,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要动真格,问题就可以被查清,就可以得到处理和纠正。但是,如果政府补贴的机制不改,也注定只能是曝出一起查处一起,或者在运动式的整顿中稍有收敛。然后,又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的政策用意依然被唱歪、用歪。

  官方的解释之一,“每年要从不同的羊场中评选”,显然是站不脚的,因为这样就是奖励,而不是补贴。官方的解释之二,“羊是流动的,谁能数得清”,实际上也很清楚,不是数不清,而是不想数清。如果坚持“水至清则无鱼”非要数清,由官方来做,耗费的物力、财力、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效率,将不可避免使这种补贴政策的初衷大打折扣。也就是说,这项工作是官员不愿做、也做不好的工作。实际上,无论是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规划,还是借鉴成熟国家的经验,这项工作应该也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去做。

  比如世界上家庭农场经营制度最为稳定的美国,从1862年开始绵延至今长达150多年,完善的价格补贴体系就是助力之一,具体包括贷款差额补贴、直接收入补贴、反周期补贴、资源保育补贴和农产品贸易补贴等等,但从一开始就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2014年的新农业法案改革,无论是价格损失保障还是农业风险保障,都是以农作物保险项目的形式来运作,更加突出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中的作用。政府只是对计算过程做了详细的规定,具体执行则由保险公司来进行。由于保险公司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从而就避免了骗补的问题,加之政府的监管,也避免了漏补的问题。  

  政府对农牧业的补贴政策理应与时俱进,在提倡和鼓励规模经营的初期,按照数量补贴是可以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若不引入市场机制,腐败、骗补等问题就大概率地会发生,或者效率就会极其低下。其实,这种操作也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交由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市场力量去完成。而且,制度的设计,也完全可以有所借鉴,将这种补贴分为若干类别,如贷款补贴、数量补贴、风险保障、价格补贴等,具体都以保险的项目加以运作。保险公司出于利益与风控,至少不会出现几百只羊号称“万只羊场”的“数不清”的问题。

  现在,得益于舆论监督,问题已经曝出。解决问题,针对过去补助的情况进行核查,查处腐败和骗补的相关人员和官员,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种查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政府还得检讨机制本身的问题,真正将政府“做不了、做不好”的事交给市场去做,政府专心做好制度设计和监管工作即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这不仅对陕西的羊场补贴如此,对我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业补贴以及相关政府补贴制度,都是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