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国内美的集团和国外伊莱克斯两大巨头的订单,浙江湖州佳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走得顺风顺水。今年的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3亿元,同比上升30%。这是与企业超前思维开发新品,通过建设技术平台,进行全生产链智能化生产分不开的,佳力机电正在行业萧条的严寒中逆风而动,跑出了一身的“暖意”。
■ 张斌
“今年的年销售收入预计3亿元,同比上升30%。”谈到业绩,佳力机电董事长宁慧明显得不紧不慢。由于打开了国外市场,加上国内客户产品需求种类增多,让佳力机电在萧条的电机市场中显得有些另类。相比他的慢条斯理,企业二期建设的4万平方米厂房却有点火急火燎,以尽快跟上企业扩容的脚步。
睁眼跟着技术走
作为一家有着15年历史的电机企业,佳力机电搬了四次家。从最初加工电机零部件,到现在持国内洗衣机电机市场20%的占有率,佳力机电顺利完成了产品和技术的四级跳。“电机市场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必须跟着技术走。”在企业三楼的产品陈列馆,工程师熟练地讲解着每一台电机的功能和优点。佳力机电研发团队中大多是有着10多年电机研发经验的老员工,先后参与了5项新产品的研发,对于企业的每款产品都如数家珍。
除了企业内部培养研发人才,佳力机电在技术共建平台上下功夫,先后与中国电器科学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等多家知名单位合作。多项技术的成功让企业保持订单增长的同时,更收获了业界的人气。
通过两年多的审查磨合,2009年,企业正式成为美的集团洗衣机的唯一供货商。佳力机电并没有因攀上高枝而沾沾自喜。相反,企业的技术扩张之路也在那一年起步。在与美的集团的合作中,依托美的的技术,佳力机电开发了洗衣机用直驱式无霍尔电机,走出了市场与科技有效结合的新路子。在与美的集团6年的合作里,累计产值近6亿元。
在与大企业的合作中,宁慧明懂得了不仅要学会技术积累,更要在发展中学会超前意识。现今,公司不仅拥有了一批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客户,还打开了中东、南美地区的市场。
全生产链智能化
在佳力机电的生产车间,立式绕嵌智能一体化工艺让工人只有站着装卸的份。减少了四道生产工艺,人员减少了30人,产值却由原先的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在佳力机电,像这样的一条生产线改造需要投入100万元。接下来,企业计划继续分步对剩余生产线实施自动化改造。
11月,佳力机电从深圳量身打造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即将安装到位。投产后,25人作业的生产线精减至只需两人,大幅降低用工成本,以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企业研发部总监沈利忠介绍,和以往不同,新装配的生产系统只需点点鼠标,每台电机就自动生成一张身份证。这个条形码附带产品参数等电机原始信息,记录每台电机生产的整个过程。只要通过专门的终端设备轻轻一扫,绕线、嵌线、浸漆、总装等6个生产环节的信息一目了然,再微小的瑕疵也能追溯到源头。
此外,智能化生产线大幅减少了人力成本,把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8%,产品的精度也将上升一个台阶。
跑出“佳力”新速度
两年前,佳力机电第一台新能源汽车用电动机研发成功,宁慧明心里就有了一盘大棋——新能源汽车电动机“佳力化”;2012年,在尝试自主研发电动车后,企业开始酝酿转型,提出了研发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的战略。
宁慧明介绍,新能源市场不断壮大,各路英雄摩拳擦掌。当时内部消化和外部吸收让电机不愁销路,看到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势后有了搏一搏的想法。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虽被外界普遍看好,整个市场尚不明朗,尽管佳力机电经历了10多年打拼,但相比部分老牌企业尚属年轻,想法提出之初,不少人不免心里嘀咕。
最终,企业投入500万元,佳力特种及新能源汽车电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应运而生。随后,沈利忠带着企业的16名科研人员,与上海微电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研发。仅仅半年时间,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研发成功,还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和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该产品已经与国内三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宁慧明董事长说,目前洗衣机电机的毛利润在5%以内,而新能源电动产品的毛利润在20%至25%,掌握电机生产技术也就在同行业中拿下了制高点。除了电动车驱动主体电机,企业将投入8000万元用于研发电动车eps助力电机,运用在摇窗、转弯等其他结构,实现电动车电机全部“佳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