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乳企业绩每况愈下纷纷自救 全面二孩效应待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寒冬中乳企们纷纷开启自救模式,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提振了行业信心,而企业自身谋求多元化、差异化道路的发展,才是摆脱行业寒冬的最有效方法。

  寒冬中乳企们纷纷开启自救模式,例如光明乳业将加码华北市场的开拓、贝因美则瞄准特殊配方乳粉。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销售疲软之后,乳企近3个月的表现更加受到关注,然而上周末乳企发布的三季报却显示,乳业寒冬仍未散去。在寒冬中乳企们纷纷开启了自救模式,例如光明乳业将加码华北市场的开拓、贝因美则瞄准特殊配方乳粉、三元将添加冰淇淋板块寻求突破。在乳粉行业人士看来,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提振了行业信心,而企业自身谋求多元化、差异化道路的发展,才是摆脱行业寒冬的最有效方法。

  

  三季度业绩恶化

  

  曾稳坐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第一宝座的贝因美一直未能摆脱亏损的窘境。该公司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为亏损2.15亿元,同比减少260.47%,上半年时贝因美亏损额度还只是1.02亿元,亏损额度翻番。三元也未能扭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态势,该公司营业收入微降2.35%,然而净利润则同比减少了65.18%,为3881万元。另外光明乳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31.93%,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出现47.3%的下滑,与上半年的3.95%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相比,降幅明显扩大。

  虽然各家企业都有自身特殊的原因,但是乳业消费终端疲软、竞争压力加大导致的价格战成为了乳制品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多举措“过冬”

  

  光明乳业履新4个月的新任总裁兼CEO朱航明在谈及光明乳业现状时也不避讳光明乳业现存问题,他指出,华北市场尤其是北京市场多年来的亏损情况一直是光明乳业的困难所在,这一问题反映的也是光明乳业除华东市场外的拓展不力。针对此,光明乳业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在北京市场将引入更多高端产品做差异化布局。“华北市场竞争很惨烈,三元、蒙牛和伊利在北京市场都很强势,低端产品呈现打价格战的态势,因此光明乳业会考虑做差异化的竞争。”

  而对于仍在亏损中的贝因美而言,特殊配方奶粉或将成为贝因美新的救命稻草。就在上周,贝因美宣布与韩国第二大乳企每日乳业牵手,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研发特殊配方奶粉,包括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乳粉、孕产妇奶粉等。双方各持新公司60%和40%的股份。这也是贝因美牵手恒天然之后的又一大动作。

  此外,正在停牌中的三元也将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来激发新的活力。据三元此前披露,该公司将兄弟公司北京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纳入麾下,冰淇淋品牌八喜也将从此归属三元,为三元增添新的业务板块。

  

  “全面二孩”效应待考

  

  乳业专家宋亮此前指出,乳企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宏观消费疲软造成乳品消费不振;其次,由于2013年国内市场经历了严重奶荒,因此消费者购买选择转移至其他产品,可替代产品的涌现消耗了乳品市场的消费量,另外,2014年国际原料奶价格暴跌,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今年企业不得不降价促销,从而削弱了盈利能力,最后进口乳制成品的增加分食了需求量。“总而言之,乳制品企业竞争激烈,高利润、高增长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宋亮坦言。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为深陷困境的乳制品生产商带来商机,从而为行业带来新一轮爆发。更有行业人士测算,二孩全面放开至少会给奶粉行业带来20%的增长,市场增量至少会达到140亿元。

  不过,多位企业人士也向记者称,对于本就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乳粉行业而言,20%的增量并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因此企业仍需拓展新的发展渠道,不能押宝二孩放开政策。在宋亮看来,全面放开二孩能否带来新生儿的暴增仍不确定,因此对于中国乳业发展而言,该政策现阶段只能是信心的提振,短期内企业仍旧需要多想办法,寻找利润突破口。

  (钱瑜 阿茹汗)

  [相关链接]

  

  中国允许普遍二孩利好哪些经济板块

  10月29日晚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落下帷幕时,宣布了国家一项重要的政策,即开放普遍二胎政策。且不论这会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怎样的变化,和80、90后年轻人“生不生得起”的问题,从经济方面来讲,或许释放出了一系列积极的信号。

  据预测,若全面开放二胎得以实施,预计每年将有可能新增新生儿100-200万人,2018年新生儿有望超2000万人。其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200-1600亿,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教育培训等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均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母婴行业

  位列第一的,无疑是母婴行业。母婴电商市场的火爆,时间上差不多就是2013年“单独二胎”政策开放之后。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母婴电商为650亿,2014年的母婴电商规模约在2000亿左右。而很快,不止母婴电商,包括在线教育、医疗健康在内的众多行业,或许都将迎来再次发展的“小高潮”。

  根据此前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Q3》报告显示,中国B2C市场母婴品类交易规模达234.8亿元,较2013年第3季度同比增长129%。母婴电商自2014年引得资本的疯狂涌入后获得了惊人的成长,我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孕婴童产品消费国。

  有调查显示,新生代母婴群体人均年消费为5000~18000元。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普遍二胎的放开,另一方面,消费力强和更具有互联网基因的85后、90后逐渐成为准爸妈,有数据报告显示,52%母婴家庭月消费5000元以上,63.78% 的母婴家庭月均网购花费1000元以上,47.03% 的母婴家庭月均网购母婴产品花费1000元以上,因此业内对孕婴童行业的市场前景更为乐观。

  在线教育

  除了目前本身就被资本炒的火热的原因,还有儿童成长期的因素包含。除了早教市场之外,K12(指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也是备受关注的领域。

  根据艾瑞咨询预计,未来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19%,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元,在线教育行业也被视为有望接棒电商,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规模的金矿。

  医疗健康

  在妈妈帮近日发布的《母婴移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与商业价值研究》中,对拥有-1到7岁孩子的母婴人群进行了调查。其中,93.6%的妈妈手机里下载了母婴类APP,95.4%的妈妈们使用母婴类APP是为获取孕期及育儿健康知识。

  而当婴幼儿生病时,大多数妈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或者求助她人。有用户表示,其最期待的移动健康医疗服务是在线医生咨询、疾病问题经验分享与交流,以及预约挂号。因此,当每年可能新增新生儿100-200万人的时候,二胎政策的开放也可以带动母婴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标的增长。

  此外,国内儿童用药紧缺的现状或许也可以因政策得到一定的改善。据统计,目前我国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药物剂型仅有60种(含中成药),90%的药品没有合适的儿童剂型。由于缺少专业的儿童药物,不少医生会直接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状况,将成人药品酌情减量直接给儿童服用。

  而得益于政策的发展,医药O2O或上门送药等服务,市场或许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充。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分析人士称,汽车行业也或将有所带动,随着家庭孩子数量的增多,或许会激发家庭买车或换车的需求。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