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困扰丝绸产业多年的易泛黄、易起皱、易褪色的技术难题,有望在苏通丝绸被攻克。日前,江苏苏通茧丝绸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组建丝绸等离子体接枝技术项目团队,研发真丝绸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新技术,该研发项目将为国内等离子体技术在我国丝绸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可能。
苏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全程产业链的丝绸品牌,企业建立有江苏省级功能性丝绸面料产品工程技术中心。与此同时,苏通丝绸还先后与苏州大学、东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
据了解,领衔该项目的东华大学博士沈丽,于2010年获得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进修一年。沈丽近年来一直从事等离子体,织物表面处理及纺织助剂相关研究工作。先后参与“无纺布的表面改性处理”,“含氟单体等离子体处理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研究”,“适合超临界流体染色的拼染染料的选择”等多项企业合作项目。
易泛黄、易起皱、易褪色是丝绸产品的三大缺点。在消费者追求衣料穿着舒适性和功能性兼顾的今天,这些缺点已成为制约真丝绸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现代纺织业大量制造的化纤仿真丝产品,花样层出不穷,价格优势明显,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使真丝绸在抗皱性、抗变形性和染色性能等方面受到巨大挑战。
沈丽博士告诉记者,通过在蚕丝丝素上接枝异种高分子,使其物理、机械、化学性质受到影响,达到改善蚕丝的缺点,提高蚕丝纤维的性能,并赋予实用性能的目的。丝绸等离子体接枝技术不破坏蚕丝主链,可保持丝绸产品原有特性。共聚生成的接枝链分布于纤维大分子的结构中,采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单体,可使接枝蚕丝纤维在粘弹性、抗水性、染色性、尺寸稳定性、抗油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抗皱性、服用性能、抗菌性、增加织物密厚等方面都有改善,在改善丝绸产品性能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它将传统丝绸产品易泛黄、易起皱、易褪色等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难题彻底予以解决,为使用者减少了很多保养、护理的麻烦,提高了丝绸产品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率。
苏通丝绸董事长徐金海表示,该研发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苏通真丝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可望每年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有力夯实苏通高端丝绸的品牌形象。(周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