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局:89批次不合格
冠盛乳酸菌酵母超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对粮食及粮食制品、肉及肉制品、饮料、水产及水产制品和保健食品等5类食品进行了抽检。在744批次样品中,合格样品655批次,不合格样品89批次。
抽检粮食及粮食制品101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肉及肉制品74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饮料107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水产及水产制品424批次,81批次不合格;保健食品38批次,全部合格。
其中,无极甄村第一面粉厂生产的小麦粉(通用)中检出铅超标;宿州市符离集中华烧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符离集烧鸡(卤制品)中菌落总数超标;济源市冠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蕉乳酸菌饮料中酵母超标;温岭市松门施恩水产品加工厂生产的虾米检出不得使用的亚硫酸盐。
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按照相关规定,责令生产经营企业及时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徐博)
57家进口食品企业检验检疫时发现不良记录被严管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宣布,57家进口食品企业因出现不良记录被采取加严监管措施。
国家质检总局称,根据近期检验检疫情况,发现57家进口食品企业出现不良记录,其中包括进口商21家、境外生产企业16家、境外出口商20家。这57家企业在再次进口相关产品报检时,应按要求提供相应检测报告或合格证明材料,并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提高进口食品质量,直到满足解除风险预警条件后,方可按规定申请解除加严监管措施。(袁国礼)
食品安全犯罪 终身行业禁入
我国新《食品安全法》本月起正式实施,这是史上最严格、最详细的食品法。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陈晓红教授介绍,该法全文新增50条,保留条款的内容大部分也做了修改,充分体现对食品安全问题实行重罚严管、治乱用重典原则,对保健食品、网络食品交易、食品添加剂等以往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都作了规定。此外,还让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家承担连带责任。这些都是该法修订的最大亮点。号称史上最严,还表现在:对违法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最高罚款可达30倍,因食品安全犯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行业禁入。此外,还强调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也明确了消费者在网购时的权益和维权办法。(仲崇山)
甘肃省
首次进口固体饮料类食品
日前,一批产自马来西亚的速溶白咖啡、速溶奶茶,由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进口到甘肃省。这是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迎来的首批进口食品业务,也是甘肃省首次进口固体饮料类食品。
据悉,该批进口食品共10.63吨、货值近6万美元,为确保其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通关速度,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制定检验方案,及时赴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进行现场查验抽样,并针对该批产品所含食品添加剂种类较多的特点,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确保该批速溶咖啡和速溶奶茶的质量安全。目前,速溶白咖啡经相关实验室检测,符合我国相关食品卫生要求,已放行并出具检验检疫证明。
(孙海峰 生盛捷)
抽检65批次产品
两种干货二氧化硫超标
日前,广州市消委会发布干货抽检情况,两批次干货二氧化硫超标,广州能鑫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散装黄花菜产品、江苏云台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散装雪耳产品二氧化硫的实测值分别为0.738g/kg及0.62 g/kg,超出相关标准要求。
消委会介绍,抽检的干货制品共购买65批次产品,均购自广州市场。
(李大林 吴晴 莫惠英)
中消协:“弱碱性水利于健康”没有科学依据
一些饮用水广告以弱碱性水作为卖点,宣称这种水更有利于健康。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一项消费提示称,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人体酸碱平衡是喝水难以改变的。
中消协发布的科普手册中解释,水的酸碱性是由水中的离子决定的,如果氢离子含量较大,水就呈酸性,若矿物质离子含量较大,水就呈碱性。但离子状态并不稳定,所以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呈中性。科普手册中指出,人体的pH值不需要特别摄入酸性或碱性的食物或水分来维持,因为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会把pH值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这种酸碱平衡不轻易受食物或饮用水影响。
同时,一些商家炒作的“离子水”“小分子水”“太空水”等名目繁多的功能水充斥市场,有些还宣称具有保健功能。中消协的科普手册也指出,这些功能水没有任何治病或保健的功能,纯属忽悠人的产品。
(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