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4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贡献高铁强国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成功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CRTSIII无砟轨道板

  ■ 蔡崇金

  

  集成世界高铁无砟轨道板技术之精华,最经济环保,成本大约只有他国2/3,几乎是从零起步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和5项世界领先技术,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公司仅用6年时间就研制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CRTSIII无砟轨道板,使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

  2009年,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集团公司领导以前瞻性的眼光,洞察到这一潜在市场,实施高铁无砟轨道板制造技术和高铁线路维修技术研制,抢占市场制高点。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投入巨资成立高铁研发办公室,由时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钱振地作为学科牵头人主抓落实工作。高铁办主任鲁宁生、教授级高工稅卓平等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们,根据铁道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指示,在吸收日本、德国技术的情况下,在总结遂渝线、成高子试验段创新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建设中的成灌城际高铁,展开了轨道板制造与线路维修技术研究。

  集团公司联合铁科院、铁二院、西南交大的科技工作者们,在高铁CRTS Ⅲ型无砟轨道板制造、施工与维修研究中一路冲锋陷阵,实现了五大技术突破。

  2011年底,为攻克高铁CRTS Ⅲ型无砟轨道板预应力偏心导致翘曲变形的问题,科技工作者们在对运营的无砟轨道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后张结构、先张工艺”的构想,向铁道部有关司作了专题汇报。2012年1月,铁道部科技司、工管中心责成铁科院、二十三局、天津银龙等单位尽快实施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于2012年5月通过铁道部科技司和工管中心的方案设计和制造工艺审查。这项技术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把我国高铁无砟轨道技术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

  2011年底,为攻克高铁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开裂问题,科技工作者们对运营的无砟轨道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后,提出了“后张双向预应力”的抗开裂构想,经过多次研究于2012年5月通过了铁道部科技司和工管中心的方案设计和制造工艺审查。这项结构技术,解决轨道板开裂的质量通病。其从理论到实践的技术突破,是世界高铁无砟轨道技术的革命性推进。

  2008年9月28日,铁道部科技司批准了集团公司研发高铁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热塑性树脂包覆钢筋研究”的申请,并将该项目列为部属科研课题。高铁钢轨是信号传输的中枢,给轨道板绝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就会产生感应磁场,增大信号传输阻抗,尤其是雨雪天气,轨道板会因潮湿发生漏电短路,降低道床阻抗,影响信号传输,危害行车安全。他们在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历时两年多时间,研制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无砟轨道热塑性树脂包裹钢筋绝缘技术,于2010年11月22日在成都通过专家评审。

  在五大技术突破中除了上述三种,还有线路端部设置剪力板,降低板间振动,保持了纵向刚度均匀化;用自密实混凝土取代CA砂浆层,降低了道床离缝导致病害几率的突破。 2011年隆冬,为了使高铁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技术适应高寒、极寒地区,科研团队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轨道板厂展开攻关,为哈大、哈齐、京沈高铁进行技术储备。他们在长80米、宽6米的试验车间里,对12块轨道板线路进行全面体检:用蒸汽将试验室加热到摄氏四五十度,和引入寒流,将温度降到零下三四十度的各种气温条件下,用空载和重载车辆进行模拟试验,重点验证轨道板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标号的设计施工和耐久性冻融交变试验。科技工作者们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破解了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线路的变化规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据专家鉴定,他们研制开发的高铁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专利技术40多项和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铁道协会科技二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一等奖等荣誉。目前,集团公司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