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阅兵观礼台上,企业家代表们也心情激动地见证了这一庄严肃穆的时刻。
■ 林小努 杨婧如
初秋的北京碧空如洗,宏伟的天安门广场世界瞩目。9月3日上午十点整,伴随着70响礼炮的轰鸣,纪念大会正式开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激昂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50个方队昂首阔步,接受检阅,先进的装备悉数登场,气势如虹。徐工集团“掌门人”王民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企业代表应邀参加了庄严盛大的阅兵观礼。
徐工的使命与责任与生俱来
当最后一个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数万只气球与和平鸽腾空而起,飞向蓝天,诉说着那场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的不屈与抗争、光荣与梦想。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阅兵中,徐工集团的机械设备助力筹备工作,数台起重机不仅参与了阅兵广场主题花坛的搭建,还服务于阅兵部队导弹和装甲运输车的装卸。
担当如此重任、报效国家民族,是徐工与生俱来的使命责任。72年来,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国初期,无论是在百花齐放的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当今时代,徐工,始终对国家负责、对民族担当,始终敢于创新、不懈奋斗。从中国首台蒸汽压路机、首台汽车起重机到登上全球移动式起重机行业榜首,从作为中国企业代表首次参加世界工程机械Bauma展,到并购全球著名混凝土巨头德国施维英公司、投资建设巴西制造基地,再到年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成为工程机械中国第一、世界有名有位的优秀企业,徐工的发展历程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前进足迹、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让世界更加美好”的夙愿追求,已经深深融入到徐工的血脉,内化为徐工的生命基因和精神力量。
王民董事长说:“参军是我16岁时的梦想,徐工的前身是许世友将军麾下的鲁南第八兵工厂,在最残酷、最艰难的抗日战争中生产自救、贡献力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徐工坚不可摧的核心驱动力。”
回顾历史,砥砺今天,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共和国崛起的征程中,离不开众多像徐工一样的国家骨干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支撑。“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中国必须有自己拿得出手的装备制造业。”王民坚定地说,“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伟大勇敢的、勤劳智慧的民族,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一定会有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位置,这是我和徐工一直坚信的。”未来,徐工将以固执坚守和中国人特有的勤劳付出,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气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力量,全力开拓世界工程机械“珠峰登顶”的美好未来。
为国争光永列创新潮头
3日,观礼台上还有几位心情激动的企业家代表,他们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博士、副院长赵治亚博士,深圳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清州等来自深圳的创新企业家。企业家们在大阅兵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他们纷纷表示,要将阅兵的激励作用转为创新创业的动力,为国家强盛做出新的贡献。
阅兵仪式结束后,刘若鹏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参加阅兵观礼,现场看到我国的军事实力日新月异、进步巨大,觉得十分震撼和激动。看到阅兵仪式上展示的最新装备,深感国家的国力强盛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新一代的科学家更是肩负重任,对于像光启这样的民办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来说,目标就是将所从事的创新科技、下一代装备、技术以及产业,做好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希望新一轮科技创新可以中国为主导,让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并且在全球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深圳知名企业家陈清州同样感触良多。他告诉记者,他早上5点半就出发去了会场,“特别兴奋”。他说:“身边的人都和我一样很兴奋,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自豪。这种自豪,一是自己能够亲临阅兵现场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年战争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当阅兵队列英勇威武、英姿飒爽地走来时,陈清州和身边的每个人都兴奋不已,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和分享阅兵的精彩瞬间。“最让我震撼的,是一列列坦克从我们面前开过,十分激动人心。国家兵力强盛、国力强盛,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对我们的祖国充满自豪,对国家的前途满怀憧憬。”
“在现场我看到安保采用了我们海能达的对讲机,国兵摩托车护卫队上搭载的也是我们海能达的数字对讲通信系统,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欣慰。我一边观看阅兵一边在想,回深圳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在创业、创新、创收多个方面争取更新更大的突破。”陈清州表示,阅兵观礼让他备受鼓舞,“我们民营企业家,对祖国最好的报答就是继续做好企业,继续大力推动创新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强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