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红 王陈 蒋熙平 黄毅
接连开展解放思想、推进依法治县、加快扶贫攻坚、抓好经济发展等专题学习讨论,碰撞智慧,寻求实施突破“金点子”。接连制定出台稳增长激励政策、项目推进、扶贫攻坚等实施意见,启动城市建设、产业培育等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落实加快发展“硬措施”。连日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南充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集中心思和精力集中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突出生态资源和文化旅游等优势,在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上下功夫,让绿色成为城市底色、发展主色,实现“绿色崛起”,加快“三城建设”,推动蓬安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选定绿色生态发展路径
“蓬安的概念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命题。”蓬安决策者们意识到,蓬安是司马相如故里,拥有嘉陵江最美身段,还拥有省级工业园区。但提及蓬安给人的印象不是很清晰。“什么都有一点,但都没有形成独特的优势。”
生态优良、绿色资源富集是蓬安的优势,城市建设滞后、整体发展不够是短板。
如何发展?蓬安早已做出决策:蓬安县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建设嘉陵江畔最生态的宜居城市、最阳光的创业城市、最浪漫的旅游城市。重点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转型发展为核心,突出自然、人文、政治生态优势,建设成为人居更舒适、生态更优美、社会更文明的诗意栖居、幸福生活的首选地和面向全国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蓬安在青山绿水中跨越赶超。
连日来的大讨论,再次强化了这种发展共识。“跨越赶超不是简单的GDP追赶,而是在‘绿色’的条件约束下快马加鞭,解放出新的发展潜力和动力。”蓬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温桂彪说,蓬安最大的优势、发展潜力在生态资源。下一步,将围绕“山绿、水清、天蓝”目标,突出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推进绿色生态发展落实在具体项目上,深度谋划绿色产业培育、田园城市建设、生态旅游开发、民计民生改善等重大项目,为生态南充保护好“一片蓝天”“一江清水”。
以绿色为发展底色,蓬安发展思路明晰。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深入研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瞄准“七大投资工程包”“六大消费增长点”等政策机遇,把建设绿色生态蓬安体现在若干重大项目组团上,抓牢项目“牛鼻子”,冲刺发展新突破。
同时,做绿色生态建设排头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抓好嘉陵江流域(蓬安段)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节水型社会重点建设、相如湖漫滩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谋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嘉陵江生态屏障建设、森林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县城排污水管网改造及木桥河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谋划。加强水资源保护,抓好嘉陵江流域污染纺织工程、大深沟库区水环境污染防治、三元水库备用水源地保护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谋划。
打造绿色生态产业
没有产业支撑,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显苍白。实现绿色跨越,蓬安如何发展产业?
讨论中,智慧的火花碰撞出蓬安产业发展的绿色途径:重点以打造新型工业、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航母”为突破口,在做强实体经济上实现新的突破。
着力打造以机械汽配业为主导的工业“航母”。通过平台建设、项目招引、技改创新,以机械制造业为主导,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发展。围绕建设500亿产业园区的目标,拓展园区规模,完善园区功能,进一步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力;依托工业园区16家机械制造企业的产业基础,围绕供应链、价值链大力招引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不断扩大工业增量,尤其围绕南充吉利汽车园的建设,提早谋划,加强对接,让更多配套企业落户园区,把蓬安打造成为吉利、长安配套核心区。完善企业扶持机制,帮助嘉宝汽车、台湾隆固等成长型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装备更新,加快蓬安制造新产品开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拐弯。
全力打造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航母”。“作为全省新五大旅游区之一‘嘉陵江流域文化生态旅游区’的重要节点,蓬安旅游汇集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千古浪漫爱情圣地、嘉陵江农耕桑文化等品牌资源,同时总面积 21平方公里、涉及4 个乡镇 36 个行政村的相如湖湿地公园被纳入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配合上白云山、大深南海等自然生态景区,蓬安在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温桂彪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蓬安旅游将以“生态旅游体验区”来定位,依托已建成的“嘉陵第一桑梓”4A级旅游区,坚定不移抓旅游、兴旅游,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重点要围绕建设最浪漫的旅游城市,以“亲水、赏景、回归自然”为主题,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等为抓手和载体,加快旅游项目招商力度,重点抓好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嘉陵第一桑梓景区两大重点板块建设,着力打造爱情圣殿体验区、古镇风情体验区、赋圣文化体验区、嘉陵江夜景体验区、湿地亲水体验区、沿江风光体验区、百牛渡江体验区、乡村旅游体验区、航空滑翔体验区、生态农业体验区等“十大生态旅游体验区”,形成“两日游”旅游环线,同时,加快推进城乡消费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健身、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让旅游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航母”,把蓬安打造成为西南地区具有浪漫气质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精心打造以新型特色为主业的现代农业“航母”。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以争创现代农业示范田园区为抓手,加快55平方公里的碧溪—利溪—相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深入实施“生猪产业三百工程”“柑桔产业三年提升工程”和“蚕桑百万工程”,发挥麦伦公司、花好月圆、乐乐生态种植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家庭农场、专合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这一区域聚集,推动全县生猪、水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打造融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特色种养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化村庄”,构建“城市田园化、田园生态化”的城乡统筹新格局。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与周边县(市、区)相比,蓬安城市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如何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越?这无疑交给蓬安决策者一张百姓满心期待的问卷。
温桂彪说:“我们要以高起点规划为突破口,让城市中彰显出蓬安的相如文化、自然山水等特色,着力塑造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全力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整体水平。”
在风格塑造上显特色。围绕“山水田园·相如故里”定位,植入相如文化,突出山的秀美、水的灵动,做足做活山、水、文化三篇文章,把历史的、自然的、人文的、科技的元素融为一体,用水的灵动让城市富有生机与活力,让相如文化成为城市气质的主调,彰显“绿色、生态、文化”魅力,形成“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人在江上、江在城中”的生态城市画卷。
在规划上高起点。聘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团队,高标准高质量规划100平方公里的城乡一体发展核心圈,其中主城区3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20平方公里,“城市型村庄”50平方公里。按城市发展分区,完善城市总规、控规、详规,形成纵向上的规划体系,坚持以总规为纲,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路网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方面的规划,做到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有机融合。同时,把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县城镇规划总体框架,实现城乡全域化发展。
在空间上大拓展。围绕“一江两岸三区”总体布局,按照“东扩、西进、南延、北改”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相如城区、锦屏新区、河舒新区协同发展、差异发展,力争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20万。以清溪河综合整治工程、绕城东路二段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东新区建设,实现主城区大拓展。以凤凰大桥、凤凰大道、锦屏城区防洪堤为载体,推进主城区与锦屏新区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科教、文化、旅游等产业,把锦屏新区打造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以推进工业园区为主导的河舒新区建设,把河舒新区打造成为县域经济主要的增长极。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抓好老城区的改造升级,最终让城市发展实现新城、旧城“双箭齐发”,相如、锦屏、河舒“三区同构”。
在功能上不断优化。加快启动全长9.2公里的绕城北路规划和建设,连通嘉陵江大桥、凤凰大道和凤凰大桥,打通城市一环线。及时开展顺蓬营一级公路过境蓬安嘉陵江三桥的可行性论证,为建设蓬安二环线奠定基础,努力让城市的三个组团连成有机整体,让城市“环”起来。抓好顺蓬营一级公路建设,做好203线、204线省道升国道工作,实现蓬安与成都、重庆、南充和周边县(市、区)互联互通,构建对外联系的快捷通道。同时,推进交通、供电、燃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内外联网、区域对接,畅通城市出入口,打通道路卡口,尽快形成“网状布局”的城市道路体系,让城市“畅”起来。加快县木桥河综合治理、笔架山公园、相如文化公园二期及城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工程等城市“配套”建设,完善宜居休闲功能,让城市“优”起来。
以绿色为底调,新城、旧城“双箭齐发”,相如、锦屏、河舒“三区同构”,蓬安绿色生态之城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