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冷到热 凉山企业积极建科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借外脑、促合作 沟通各级科协组织

  ■ 徐登林 王云 吴梦琳

  

  “听说企业可以成立科协,今天特地来咨询一下。”8月17日上午,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厂长文建国来到西昌市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向西昌市科协主席高建江说明来意。

  今年3月,凉山州科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凉山州在确定工作目标时,计划2015年到2016年总共在21个企业中建设科协,西昌市的目标任务仅为2家,因为估计企业对此可能热情不高。

  但情况却出乎意料。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之前,高建江已经接待了10多户企业的咨询,纷纷表现出对于建设科协的热情。

  解难题:科协给企业送“药方”

  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是苦荞食品开发的企业之一,董事长邓正中介绍,去年底,企业发展面临两大技术难题,“第一,公司开发的苦荞面条色泽不稳,黄酮等关键成分分布不均匀;第二,沙琪玛生产车间手工成型环节存在产品质量和工人安全隐患。”公司组织技术攻关,但收效甚微。

  “手工成型环节过去是两名工人值班,虽然工人戴着手套,但刚从机器里出来的沙琪玛温度高达70摄氏度左右,全靠人工挑拣铺平成型,手很容易被烫伤,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沙琪玛生产小组组长张小群告诉记者。

  今年4月,高建江带领西昌市科协相关人员到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会诊”,在仔细听取了企业相应汇报后,高建江开出了“药方”:在企业成立科协,以科协牵头,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发动一线工人参与技术创新。

  大变化:一线员工破难关

  今年5月11日,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科协,协会主席由邓正中兼任。“过去,虽然也重视企业技术攻关和核心技术研发,但没有发动一线员工参与,现在成立了科协,一线员工都是科协成员,企业形成了良好的技术攻关气氛,而且所需资金也有求必应。”邓正中深切感受到了科协成立后带来的变化。

  公司沙琪玛车间的张小群、机修组长黄平等都成为科协成员,两个部门的一线员工坐到一起研究工艺改进,试验进行了20多次。6月底,正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沙琪玛自动成型铺板机经过试用测试,获得成功。“让人想不到的是,负责提供沙琪玛生产机器的广东汕头一公司希望以专利入股的方式跟我们合作。”邓正中介绍。

  在西昌市科协牵头下,正中公司与成都高校合作,成功解决了苦荞面条色泽不稳、黄酮等关键成分分布不均匀问题。此外,从5月到今年7月底,还有3项专利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另有两项发明专利正在做申报前期工作。

  有未来:推动科技“裂变”创新

  “要成立科协一般要有5名以上有专业水平的科技工作者,能独立开展各项科技活动,配置相应专兼职工作人员。”面对文建国的问询,高建江认真地给以解答。高建江告诉记者,按照目前这种势头,西昌市今年就可能完成到2016年的目标任务,因为各个企业建设科协的积极性非常高。

  由于有了科协的桥梁作用,正中公司今年获得省、州科技方面的专项资金达到50万元。

  “冕宁稀土工业园区建立科协之后,今年7月28日,推动园区成立了凉山稀土产业技术研究院,标志着凉山州稀土产业迈进了产、学、研、用本土化协同创新的新时期。”凉山州科协咨询中心主任阮敏告诉记者,凉山在未来两年,将推动一批企业、高校、园区成立科协,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