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框架性文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同时,一份研究报告引发了记者的注意,6月份问题平台的数目首次反超新增平台数目。
下半年是网贷平台出现问题的多发期,跑路、坏账平台是否会卷土重来?目前的问题平台究竟面对哪些问题?P2P网贷是否会迎来“历史性”拐点?问题平台多于新平台能否成为新常态?
歇业平台凸显
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2015年6月份全国新上线的P2P借贷平台至少有81家,这是2015年继春节后再次走低(之前各月均有100家以上的新增平台)。2015年6月问题平台数量为92家,较5月增长了67%,首次超过新上线的平台数量。而5月份,全国新上线的P2P借贷平台至少有115家,继续走高,2015年6月新增问题平台数量为54家。
“跑路、坏账,资金链断裂,是很多投资者的梦魇,对于历经去年年末跑路潮的投资者,问题平台的出现,如当头一棒,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
“已经进入下半年,平台提现问题将再次陷入危机。”从业人士透露,虽然还尚未到年底,然而潜伏的问题会接踵而来。
日前,深圳众人贷法人失联,疑似跑路。这家平台今年1月份才对外宣传称完成3000万元融资,与第三方支付乾多多也建立了资金托管,采取“中介+担保+第三方托管支付”运营模式,声称“若出现贷款逾期,担保公司将在16个工作日内垫付投资人的100%逾期本金”,可如今直接关站失联。
零壹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奚玉莉告诉记者,实际上6月份问题平台暴露的一个新问题是,歇业停业的平台明显增多了,这意味着很多经营困难的平台低调清偿、不再发新标了。在问及新标为何迟迟不发时奚玉莉认为,目前随着《指导意见》的落地,对有资产的客户端自然是拍手叫好,然而对于一些在行业做事崭露头角的平台来说是个挑战。未来的P2P网贷平台将会出现阶段性分化,一些平台会出现歇业、停业、退出竞争,而究其原因可能只是因为经营能力不足。
随着经营成本的提高,一些经营能力不足或资金实力不强的就被逐步淘汰了。
经营成本递增
奚玉莉告诉记者,由于2014年以来整个行业的竞争加剧,平台对投资人和借款人的争夺都比较激烈,经营成本提高,一些早期没有做起来的平台开始慢慢退出行业竞争。
网贷平台的经营成本,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14-2015年上半年的经营成本提高,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竞争恶化,包括对投资人的争夺(获客成本)提高、对行业人才的争夺等等,都会提高经营成本。一些没有发展起来的小平台可能会受到大平台的挤压,就出现了退出行业竞争的现象。
第二阶段是《指导意见》推出之后,虽然《指导意见》没有设立具体的准入门槛,但是对平台经营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比如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如果银监会监管细则有具体规定的话,平台就要在客户资金托管和IT信息安全方面有更多的成本支出,所以,整体来看还是会普遍推高企业运营成本的。
“未来行业提升运营成本是大势所趋。”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对第三方资金托管和IT安全等提出更高的、明确的要求的话,这些都会增加运营成本。目前,很多平台都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资金托管,如果监管方要求一定需要银行作为资金的托管,必然会带来成本的提升。
P2P行业将迎新起点
“问题平台的突出,并不能称为拐点,对于行业而言,将迎来新的起点。”从业人员懒财网CEO陶伟杰对记者表示,对于网络借贷平台来说,《指导意见》可以达到驱逐市场劣币,防止恶性竞争的效果。与其说问题平台数量大于新增数量,不如说有问题的平台被发现的比例更大,以投机为目的新增的平台更少。
去年末,历经跑路潮、诈骗潮,问题平台不断浮现在大众面前,很多投资者仍心有余悸,对平台的安全性成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今,健康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实现每个人都享有“资产配置”,实现资金的市场化运作,对网贷市场将百利而无一害。 (华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