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2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创业在路上:咕咚CEO申波“晒跑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倩薇  

  如今,戴运动手环、微信朋友圈“晒跑步”成为一种时尚,而在6年前,国内的可穿戴设备领域还几乎是一片空白,申波在这一领域从一个人起跑到迎来越来越多的同跑者。在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申波感慨地说,创业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有信念、有目标、有坚持才能达到成功的终点。

  初见申波,POLO衫、牛仔裤、运动鞋、运动包,电子科大毕业的他至今还是一身典型的理工男打扮。

  2001年,读研究生二年级的申波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电子存包柜这一市场,便开始创业。临近毕业,公司面临资金难题,加之技术不成熟,申波不得已将公司卖了。

  几年后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电子储物柜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申波为过早卖出公司感到遗憾。

  2009年,申波“嗅”到了运动健康领域的市场。在经过市场调研后,申波辞去工作,再次投身创业大潮,从当时国内几乎空白的运动健康领域起跑。

  “当时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意味着你的技术革新与市场开拓将异常艰难。”申波回忆,公司刚成立时,国内还没人做可以联网的硬件,光是找手环开模的模具厂,就先后在广州、深圳跑了半年,找了20多家工厂才最终敲定方案。

  市场推广也非常难,“跟客户说我们做了一个可以联网的手环,没有人懂。”于是,以技术见长的申波转型钻研销售本领,带着仅有几个人的销售团队开始一家家地跑成都的健身房,一家家地谈合作,初步打开了局面。

  谈及创业初期的艰难与坚持,申波描述得很平静,他认为这是每个创业者必须经历的,“有了第一次创业的遗憾经历,我明白创业就像跑马拉松,抱有坚持到底的信念才有可能成功。”

  2011年,仅有5个人的咕咚团队拿到盛大集团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谈及盛大为何相中咕咚,申波回忆,“一是看中我们的团队,尽管人少,但创业经验丰富、团队状态很好;二是当时我们的产品已经开始上线销售,而不仅是单纯的想法。”

  此后,申波在创业路上快速奔跑,从健身追踪器、网络健康秤到手环,申波和咕咚在一次次创新中打开市场,也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转型并最终确立了公司的定位——软硬件分离、专注于软件与服务。

  2014年,咕咚相继推出微信版手环和全球首款可用于大部分智能手环的通用固件——ROM;2015年5月,咕咚携手银行发布国内首款可穿戴式移动支付方案;目前,咕咚正在酝酿智能跑鞋、智能服装。

  申波还在“往前走”,他要打造一条“运动+”的跨界产业链,并对这种跨界很有信心,“开放与分享是互联网的精神,我希望通过咕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改变人们的生活细节,创造更多的价值。”

  开放与分享的精神也被他带入公司的管理中。如今的咕咚已经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到150人。与很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咕咚的员工之间没有太多的条框束缚。在公司,同事一般叫申波的英文名或称他为“波哥”。“波哥很欢迎我们给公司提意见,如果意见最终被采纳,年底将会有加分鼓励。”咕咚总经理助理陈扬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