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4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制造2025后续政策将陆续落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专项补助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单个项目不超过5000万元

  中国制造2025正加速推进。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中国制造2025后续政策将陆续推出,其中包括此前发布的总体性规划《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相关任务、工作重点、重点发展技术的后续支撑政策,以及相应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的工作安排,中国制造2025“1+X”方案,以及重点技术创新“绿皮书”有望年内相继推出;工业强基等专项工程,则将在年内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随着各项具体的针对性政策落地,中国制造2025正在从一纸规划逐渐进入落实阶段。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介绍,“绿皮书”的前身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附件《十大重点领域演进路线图》。但考虑到《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中长期规划,时间跨度达到10年,期间技术演进方向和速度都有可能超出目前的预期,因此淡化了“路线图”的概念,而改为“绿皮书”。

  李北光介绍,“绿皮书”将动态发布,会根据技术发展趋势,预计每两年发布一次,为制造业中的重要技术发展做出相应规划。李北光还强调,“绿皮书”并不只针对目前《中国制造2025》已罗列出的十大发展领域,还会根据中国制造2025推进中,需要发展的重点技术、关键技术适时编纂推出。  

  记者还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包括“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在内的多个重要智囊机构也将组建。据介绍,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将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顶级领导机构,由国务院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承担日常工作。

  其中,“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将是重要的智囊机构,并会承担对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还将对制造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

  近日,工信部正式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94家公司的相关项目获入选,这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已正式启动。

  “这些项目都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来申报的。有些是以研究所的名义,有些是以公司的名义。”中信建投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高晓春介绍,“无论是研究所还是公司,项目成果都可以快速产业化和市场化,实际上目前很多研究所也有自己的公司平台,不存在公司主导的项目更容易转化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另一战略任务“工业强基”也将是年内的推进重点。日前,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工程等领域需要重点发展的18项技术、19项核心基础零部件、5项先进基础工艺,以及13种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此外,财政部还将设立专项补助基金,给予相关企业资金支持:专项补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单个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总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