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领跑”3D打印产业竞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三个西南总部拟选址成都

  6月4日,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在蓉开幕,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3D打印行业展会首次在中国西部举办。

  从一鲜为人知的词汇,演变为股市热点题材,3D打印产业近年“风生水起”。但要真正扮演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推器的角色,它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四川2014年便出台了增材制造产业(3D打印)的发展“路线图”,作为重点布局地的成都,又能否率先发展,成为这一领域的全国乃至全球“领跑者”?

  3D打印概念火 工业应用不多见

  3D打印可做什么?不久前热映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主人公为伙伴“大白”量身打印了一副战甲。

  在出席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的嘉宾眼中,这还真算“小儿科”。嘉宾展示的案例中,有成功打印出来的汽车、航天发动机以及各种精巧的物件,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主席Graham Tromans说,打印心脏、皮肤、牙冠等人体器官,这事并不遥远。“传统铸造业是把一个个零件做完之后再去拼装焊接,3D打印则是直接把复杂的整体制造出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史玉升说,3D打印不再受制于传统铸造的局限,大大拓展了产品创新创意的空间。还有专家将这一技术优势概括为:精准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

  既然3D打印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为什么目前的局面却是“听得见、看不着”?这也是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太高。”罗军说,理论上,传统铸造行业可以被3D打印全面替代,但一台打印设备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企业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

  这还不算材料。史玉升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个博士生为了完成一项打印试验,用了二十多公斤钛合金粉,“一下花了六七万,我拿的还是优惠价格”。用普通铸造方法做那个零件,不过就几百块钱的样子。他进一步补充:“传统铸造的材料至少上万种,3D打印材料目前就几百种,比如粉末材料、金属材料、液体材料,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3D打印技术用于生活远远高过用于生产。罗军说,国内90%的3D打印企业是做桌面机的,主要用塑料材质打印一些造型。

  对于提升中国智能制造水平而言,工业级3D打印机的使用才是关键。

  产业融合重要 “3D打印+”是方向

  嘉宾们也是为商讨对策而来,且有如沐春风之感。

  今年2月,国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2015-2016年)》,首次从国家层面对3D打印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意见。

  5月份,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出台,内容中有五处出现了3D打印,并将其列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以及要突破的十大重点领域。

  “3D打印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剑桥大学工业光子学中心主任Bill O’Neil 说,3D打印与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可能形成“云制造”,促成用户实现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发展这一产业,必须考虑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德国EOS公司副总裁Terrence Oh 亦持有这样的观点:“3D打印有一个发展趋势,客户可通过互联网接入进行产品制造,而不需要到生产车间,但这取决于设计软件是否足够简易和智能。”他举的一个例子是,客户只需在家通过手机APP扫描耳朵,即可定制打印一个耳机,费用在200美元以内。

  “似乎到处是市场,却又找不到市场。”罗军认为,如果还是沿袭传统制造业生产设备、卖设备的老路,3D打印产业的前途将会非常艰难。

  “在设备、材料成本高,行业人才严重短缺的背景下,3D打印产业要想崛起,必须创新商业模式。”他给出的建议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搭建更多开放式的应用服务平台,形成“3D打印+”的理念,充分发挥服务商作用,把设备商、材料商平台打通,形成各方共赢的局面。

  “十年后社会基本进入智能制造时代,那时将看不到一台3D打印机的存在,它已成为若干智能化平台里面的一个部分,就像现在的智能厨房,把很多功能融合到了一个平台上。”

  看好成都发展 三个西南总部拟选址成都

  这次大会,也把四川3D打印产业展现在全球同行面前。据统计,四川已聚集3D打印装备及关键组件生产企业6家,3D打印产业材料开发企业10余家,应用企业及科研院所60余家。

  成都天府新区已将3D打印技术列入鼓励发展产业目录,是该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成都高新区也正积极发展3D打印技术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而且,成都已经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史玉升认为,这为3D打印技术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D打印产业刚刚起步,成都站在了全球竞争的同一起跑线。”罗军说,国内现有大小相关园区30余个,“原来都雄心勃勃,但真正发展起来的不多,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应用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从事3D打印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目前依然缺乏龙头。”罗军认为,3D打印产业的培育有一个过程,地方政府在招商时起初不能太强调投资强度,否则不容易发展起来。

  看好成都潜力,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带来“大礼包”:中国3D打印创新中心西南总部、3D打印行业权威互联网平台的西南总部、中国3D打印研究院西南总部,均拟选址成都。

  罗军还透露一个消息,今年将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1000所针对3D打印的“创客空间”,每个空间配备15—20台打印设备和经过系统培训的老师,并通过云端服务平台把全球3D打印“创客”联系起来。

  成都将是这一活动的首选地。对于那些乐于分享的成都创客们来说,创新创业将变得更加方便。  

  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

  其实3D打印现在已经在市场上几乎占据了每一个角落,目前最多的是生活用品,占的市场份额最大,第二位是汽车,第三位是医学方面,航空航天是第四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苟马玲:

  3D打印是今年的热点,对个性化复杂的医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D打印连接再生医学和新药研发,包括3D打印器官和支气管、下颌骨、心脏补片、微型肝脏组织、皮肤、心脏瓣膜、外耳、膀胱、个体化假肢,以及3D打印的颅骨、血管等。

  三的部落(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建辉:

  根据一些权威调研机构对3D打印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到3D打印在牙科和医学的应用,占据的比重是比较大的,目前占到37.8%,而且正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全球的3D打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大概有14亿美元的规模。而目前在中国,医疗方面的3D打印应用才刚刚起步。

  教育部产品创新工程中心创新教育实验室主任张旭生:

  国家工信部出台 《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中指出,要加快3D打印技术在儿童创新教育中的应用,3D打印将进入课堂,对教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很多学校买了3D打印,放在那里睡大觉,为什么没有用起来,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导入3D打印的一些课程,3D打印进入学校,必须具备在创意领域有实践经验的权威部门或者资源。

  剑桥大学工业光子学中心主任 Bill O’Neil:

  我们现在面临着新一轮的机会:设计在世界的一端,打印在世界的另一端,我们可以实行设计制造分配细化。这将改变世界做生意的方式,也给予设计师、零售商新的机会,来实现不同地区的制造,让人们创造财富。

  美国欧特克公司副总裁 Chris Romes:

  我们的客户需求正在发生改变,人们很在意产品是如何制造的,在哪里制造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他们想要具有这样优秀品质的产品,也需要定制化。举个例子,如果你要打造定制化的耳机,你可以用一个移动性的APP扫描你的耳朵,选择你所需要的类型打印出来,大概需要几天时间进行生产,价格在200美元以内。

  (张彧希 张守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