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造”地铁列车首亮相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轨道交通产业剑指东南亚

  ■ 胡旭

  6月6日,首列纯正“成都血统”的地铁三号线列车在成都北车有限公司试验环线“试跑”,这标志着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已经形成批量生产地铁列车能力。同时,2015年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投资说明会和成都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成都北车有限公司举行。

  川味地铁:从车体、涂装、装配到调试全“成都化”

  流线动感的车头,炯炯有神的车灯,三号线地铁车堪称独具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域文化的“川味”地铁, 列车设计名为“天府神韵”,灵感来源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和蜀锦,内部扶手呈现拱形,灵感来源于成都历史文化景点常见的拱门。6月6日,25名成都市民有幸率先尝鲜,乘坐了这款“川味地铁”车。

  成都北车有限公司是由长客股份公司和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集城际动车组、市域车、地铁车、现代有轨电车制造、检修、维护服务三位一体的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具备了轨道交通车辆的整车装配、调试试验以及铝合金车体生产能力。

  在成都地铁列车的制造过程中,从车体、涂装、整车组装到调试试验全“成都化”,成都地铁三号线列车堪称“最成都”地铁车。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将长客股份公司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工艺体系“平移”至成都北车基地,并借鉴高速动车组制造经验,涉及到行车安全的关键工序均采用实名制。后续,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将继续完成转向架生产线的建设,从而全面实现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部件本地化生产制造。

  采购落地:带动配套产业发展

  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制造基地规划占地2200亩,总投资120亿元,于2011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具备年产500-800辆城际车、地铁车(相当于100公里线路用车),300组现代有轨电车、轻轨车(相当于250公里线路用车)的生产能力,可达到产值50亿元。

  6月6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投资说明会上,成都北车有限公司的供应商阿尔斯通、克诺尔、四方所等业内多家轨道交通企业与新津县政府签署了意向合作书,有望进驻新津轨道产业园,这将大大促进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落地。

  轨道交通装备是集成度很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产品链条辐射到众多技术领域。成都北车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引导、协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上游的供应商(包括牵引、制动、内装、空调、车门等系统)在成都投资建厂,进行本地化研发及制造,实现产业基地就近配套。

  组建研究院: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成都北车有限公司不仅可以实现成都地铁成都造,剑指西南市场,未来还将涵盖东南亚地区,例如越南、缅甸等国家特有的米轨铁路客车市场,这就需要大量的核心技术支持。

  6月6日上午,成都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在成都北车有限公司揭牌。该研究院由长客股份公司、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研究院将以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政策要求和西南地区市场需求及未来高速列车国际发展趋势为导向,致力于推动四川省及成都市关于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培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本地化能力,成立后整合西南地区既有的优势资源,培育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能力,共同开展技术创新与交流合作,为实现四川省、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结构升级,达成“西南车,成都造”的目标,并为全面提升西南地区高速列车核心技术开发做好技术储备、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及咨询和培训。

  (相关报道链接本期P06《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65家入驻成都》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