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施肥量超标”究竟该如何“下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武洁 医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化肥使用这几年比较多的是果树和蔬菜,果树和蔬菜这几年面积扩展较快,施肥量比较高,而且超出了安全水平,将来在这些方面要作为重点进行削减。(4月14日中新网)

  现实中,化肥、农药的滥用,其实不只是果树、蔬菜,就连用来治病救人的中药材都常常曝出农残严重超标,剧毒农药的违规滥用,更时不时曝出黑幕。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果树蔬菜施肥量超出安全水平,并承诺进行削减,固然令人欣慰。国人吃上更安全天然的果蔬,要说也值得期待。不过,何以国内果蔬施肥量会超出安全水平,禁用的剧毒农药,又为何常常屡禁不止,或许更需首先反思。

  事实上,施肥量超出安全水平,甚至违规农药的使用,并非农民不知情或不知其危害。相反,农民对于剧毒农药的危害性其实已心知肚明,不少地方的果蔬,农民自己根本不吃,可见,剧毒农药的滥用,其实并非出于种植者的无知,而直接来自背后的利益驱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施肥量超标,违规使用农药的农民的确并不无辜。不过,仅仅是农民的经济利益诉求,却并不足以让化肥农药的滥用如此猖獗。

  按说,对于化肥农药的施用,其实更应采用源头管理。例如,对于禁用的剧毒农药,更应从销售渠道封堵。然而,目前我国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虽有明确规定,但对其生产和销售却缺乏严格限制。于是,农药生产与销售的源头不受约束,最终祸及农业生产种植这一终端环节,的确也在所难免。

  而除了化肥农药源头,农产品的销售环节,也本该有一道检测关卡,假如化肥农残检测严格到位,超标或违规施用化肥、农药种出的农作物,恐怕都难以流入市场,更遑论出售获利了。然而,当检测都是自己送样品,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合格的检测报告,化肥农残检测的形同虚设,又何尝不是对化肥农药滥用行为的纵容呢?可资对比的是,仅仅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出口基地都不使用高毒农药,并严格控制使用量。

  不难看出,化肥、农药滥用,其实绝非某一环节的溃败,而是整个农药生产、使用乃至监管链条的扭曲与失效。而对化肥、农药的全链条监管,早有国家给出了成功的范例。例如,日本的《农药取缔法》规定使用者若是将农药使用在未规定的农作物上、超量使用,将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以下罚款。而除了使用环节,包括制造、进口、使用未登记的农药,都将受到处罚。目前,日本市场上流通的农药90%以上是低毒农药。同时,日本对蔬菜也实施了非常严格的检查制度。日本农户基本都加入了农协。农户必须记录粮食、果蔬等产品使用农药的品种、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农协收集这些信息后,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 “身份证”号码,整理成数据库并开设网页供消费者查询,由此形成了对所有农产品的可追溯管理模式。违规使用农药,几乎无处遁形,自然也就没人敢造次滥用。

  基于上述视点,对于国内果蔬施肥量超安全水平,更需全链条的治理,除了农户的自律,化肥农药生产销售,农产品检测等监管环节更亟待归位,或许才是治理“果蔬施肥量超标”的“对症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