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情深意切 “驻”进民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今年65岁的刘振文,衣着鲜艳,笑容灿烂,在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跳着舞。

  2014年2月底到2015年1月底,河北省承德市烟草公司对平泉县南五十家子村开展驻村帮扶活动。短短一年的时间,南五十家子村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关怀是最强大的力量

  

  南五十家子村共有3130口人,60%的居民是蒙古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承德烟草人的工作组入驻之初,就通过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当务之急是解决饮水用电问题。村里没有自来水,都是喝井水,亚硝酸超标严重,对人体危害极大。村里还经常停电,影响正常生活。

  工作组积极协调,在县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修建西水泉村至南五十家子村自来水工程,让全体村民都喝上清洁达标的“放心水”。同时推进建设与改造电力设施,解决用电问题。

  提升农村面貌,改善外部环境是重点。“要让村子从外到里都焕然一新。”吴组长一边栽树一边说。

  工作组组织村民清垃圾,改变居民垃圾无处堆放、街边垃圾成堆的现象;协助村两委,完成硬化村内四条街道工作,方便村民出行。

  带领村民新植环村林带4000平方米;集全村之力重建“广禅寺”,宣传蒙古族传统文化,设立了2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健身活动广场……

  

  关心是最温暖的姿态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走进了工作组的视线:一个黑色的老式木柜,一张小圆桌,两把椅子,这几乎是德志民的所有家当。一张土炕,坐在上面都能看到空气中飞舞的尘土,黑压压的房屋,让心情变得十分压抑。今年65岁的德志民几乎完全丧失了听力,除了种地,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孙子德日乐才9岁就学会了做各种农活和家务活,还要上学……小小的肩膀撑起了只有爷爷的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小日乐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了,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几年都难得回家一次。”村支书霍剑军介绍说,“小日乐的学习成绩很好,每年都能拿奖状。”

  得知这一情况后,工作组经常到德志民家里帮忙,给小日乐带去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辅导他功课,并鼓励他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喜不喜欢上学?”吴组长拉着小日乐的手问道。

  “喜欢,我还要读大学呢!”小日乐的眼睛闪着光芒,那是梦想发出的声音。

  承德市烟草公司的领导同事们共筹集爱心资金7800元,为像小日乐一样的7个特困户和3名老党员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帮助,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工作组副组长孔令名说,重塑信心非常重要,有精神的支撑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关注是最长久的牵挂

  

  一直以来,南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学都没有正规食堂,只有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伙房可以加热饭菜,长此以往,很多小孩儿都得了胃病。想建新食堂,资金还远远不够,这成了学校头疼的难事,也是家长们牵挂的大事。工作组主动找到村支书,“建食堂,我们也出一份力!”承德市烟草公司拨付帮扶款50万元援建学校食堂,要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目前,该项目已经顺利开工。

  “学生们再也不用为吃饭问题担心啦!”在开工仪式上,吴组长开心地笑了,这是幸福的笑容。

  有一个蔬菜大棚种植户王春东,对工作组有严重的偏见,根本不配合工作。后来,工作组特意联系专业老师对全村的蔬菜大棚种植户进行培训,还总是帮助他施肥杀毒、移栽菜苗。

  现在他逢人就夸:“刚开始以为他们就是领导下来走走形式,摆摆样子,可没想到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和我们这些农民一起干活,带领我们走上了一条致富的道路,真是不知道怎么感激他们……”全村6个种植户都成了技术能手,工作组说:“他们的腰包鼓了,我们的心情也美了。”

  “千万别忘了我们,有时间回来看看!”在工作组离开的当天,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前来送行。

  “好,好!遇到困难,一定再给我们打电话!”他们不仅走进了南五十家子村的田间地头,还真心实意地走进了村民的心中。

  “我们会继续关注南五十家子的发展,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艾理 河北省承德市烟草专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