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京枝
2月24日,记者从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四川旅游经济再创新高。
据四川新闻网消息,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省大部分天气晴朗,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实现双增长。据统计,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225.66亿元、同比增长27.2%,接待游客5058.61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其中过夜旅游者1426.04万人次,同比增长11.5%;一日游游客363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8.8%。其中,攀枝花、凉山州、广元、巴中、南充、雅安、绵阳等七个市州旅游收入增幅超过30%。
旅游景区持续火爆。据统计,全省纳入黄金周旅游信息统计的77个景区除黄龙等3个景区因季节性天气影响及升级改造等原因关闭外,共接待游客986.8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9亿元。全省纳入黄金周旅游信息统计的26个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8.33万人次,同比增长7.13%;门票收入1226.84万元、同比增长6.67%。首届旅博会的召开促进了乐山及川南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门票收入分别为2208.67万元和1632.48万元,分列全省旅游排名第一、二位;邛海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龙溪古镇、街子古镇、三圣花乡、平乐古镇等景区接待人次名列全省前5位。
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全省旅游市场区域分布更加合理,游客理性出游,出境、出省及近郊游均火热,没有出现过度拥挤或过度冷清区域。据了解,羊年春节我国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国内跨省游,占出游人数的比例超过60%,突破500万大关。部分家庭举家前往海南、广东等地追暖冬过春节。我省旅游市场组织与服务秩序良好,各个景区游客组织及文明出游情况明显好于以往。同时,各地也纷纷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春节出游节目和产品,通过乡村旅游、庙会、灯会等节庆活动有效分流了游客,避免游客在传统景区扎堆。
呈现主要特点:
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内容特色鲜明。一是活动数量凸显。节日期间,全省各地都组织了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年俗文化活动,全省21个市州举办重大节庆活动100多个,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盛的假日大餐。二是地域传统文化凸显。全省各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民俗内涵,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庙会等新春节庆活动,如成都的武侯祠大庙会、金沙遗址太阳节,阆中古城的张飞巡城,北川的羌族民俗文化演绎,德阳的三星堆“大祭祀”,宜宾蜀南竹海景区的金羊贺岁,巴中的南江灯火节、恩阳古镇开街仪式,遂宁的 “新春观音大庙会”、乐山嘉定坊大庙会等活动民俗风味浓郁、文化内涵丰富,风味小吃汇聚,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增加了旅游收入,拉动了地方经济,弘扬了传统文化。三是灯会“夜游”增年味,拉动“夜经济”。成都熊猫灯会、自贡灯会、德阳灯会、南充迎春灯会、郫县三道堰灯会、青神灯会等众多的灯会活动丰富了游客的夜间出游,带动了“夜经济”的发展。四是景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春节期间,龙泉洛水湿地公园以“好人”为主题、汇集榜样人物、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受到游客推崇,被称为“好人公园”。
自驾自助游依然火爆,近郊、动车游颇受欢迎。一是“乐享成绵乐、高铁新年会”活动备受游客青睐,游客在乘高铁赏美景的同时还收到了高铁福袋好礼,年味倍增。二是摘草莓、赏雪景、品农家菜成为自助游客体验年味的最佳选择。春节期间,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乡村游、农家乐游、古镇游等休闲游、近郊乡村游成为人们欢度春节假日的主要选择。西昌邛海、“三圣花乡”、武侯祠、黄龙溪、欢乐谷、国色天香等旅游景区游客人数持续增加。据统计,邛海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4.69%;刘氏庄园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增长55.17%。三是冬季特色旅游产品深受欢迎。省、州、县加大冬季营销宣传,冰雪、温泉、阳光旅游成为我省冬季旅游的主打产品,九寨沟冰瀑节、攀西“阳光旅游”、西岭雪山滑雪与温泉游受到游客热捧。据统计,九寨沟接待游客8万人次,同比增长49.57%;海螺沟接待游客8.24万人次,同比增长17.95%;攀枝花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1.17万人次,同比增长27.39%。
智慧旅游功能凸显,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活跃。今年春节黄金周四川省智慧旅游有效地助推了市场繁荣,节前,四川省旅游局通过微信公共账号发布游客假日出行提示,推出“四川旅游资讯查询相关平台及咨询电话”。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门票和部分市州酒店的网络预订、支付数额显著增加,官方微信、微博转播量大,阅读数高;各景区积极利用官方网站、电子商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出游信息;洛带古镇等景区开通免费wifi,供游客体验智慧旅游乐趣;自贡旅游电子商务自主品牌UU163,试点推出“灯会+景点”的捆绑销售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各大酒店的客房网络预订、网络支付和网络销售情况较2014年春节期间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