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保税维修”新产业
带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杨迪 王盼盼

  

  亚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正在成都双流县筹建,项目完全建成后将达到维修600台大型发动机的能力。几个月前,这个基地获批开展“保税维修”——简单说,就是使用航空材料、工具等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内进行维修,相当于在境外,不仅可以享受保税和免税优惠,还省去了报关手续,极大方便了维修企业和航空公司。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成都海关关区工作会上了解到,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内将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享受到“保税维修”的红利,从飞机发动机、平板电脑到光电产品,一个新的产业正在兴起,维修的产品已覆盖美洲、欧洲、大洋洲的几十个国家,带动了一批以制造业起家的企业,加速向制造服务业升级转型。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富士康成都工厂生产的平板电脑,即使是在成都销售,也不能直接返区维修。2012年底,成都富士康(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批内销自产品返区维修试点企业;2014年8月,海关总署批准其将自产品返区维修业务拓展到本企业集团内其他境内企业的国内销售产品。

  这使得公司的平板电脑维修业务“重获生机”。据统计,2014年9至12月,成都富士康的平板电脑维修数量每月环比平均增长了21%。

  来自成都海关的统计显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维修境内外平板电脑就有133万台,货值3.8亿美元,业务量同比增长了30.6倍。

  成都海关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海关2014年积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功能优化,使海关业务改革与企业实际需求、地方经济发展更加契合。成都海关以境内外维修业务为切入点,优化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功能。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创新,以企业实际需求优化通关模式,采用“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无纸化通关随附单证”等措施,减少环节、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贸易便利化,实现企业维修业务“提速、减负、增效”和海关、地方、企业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