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针对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变化大,生产接续较为紧张的实际,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杨营公司根据3105工作面地质条件和生产技术操作能力,及时创新工作面开采方式,采取边撤边采的方式回采边角煤柱,实现了生产接续的合理延长与资源回收的统筹兼顾,确保了矿井可持续发展。
杨营公司3105工作面位于3100采区下山东侧,为3100采区第三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长223.5米,走向长度918米,煤层倾角20度。受断层构造及村庄煤柱边界的影响,采区边界处留有三角煤柱,且无上出口。为了充分回收煤炭资源,该公司通过施工探巷探明了该区域煤量的赋存情况,决定优化3105工作面开采方案实施边撤边采,对三角煤柱进行有效回收。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配风巷、改造巷、变电所等巷道推采过巷及断层影响,从而造成片帮、溜尾压支架等现象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该公司通过加强支护工艺,在工作面采取上网、上工字钢、上绳、落底、溜尾开宽、注高分子材料等措施,有效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同时,该公司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施工措施科学施工,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度,实行倒排工期、量化考核、重奖重罚。专门成立了以生产矿长牵头、相关生产单位组成的工作面边撤边采协调小组,每天召开一次协调例会,不断查找工作面回撤及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严格落实安全管理重点责任,层层分解目标,保障现场施工安全。
(张德斌 孙立田 段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