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缆在发展中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对于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的招标制度,它选择了无奈沉默,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然而对于市场动态,它却愈发“活跃”起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甄别优质客户,对细分市场精耕细作。
■ 施琪
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缆),创建于1936年,是我国第一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也是我国第一根导线的诞生地,享有“中国电线电缆工业摇篮”的美誉。如今已经走过76年的风霜雪雨,历经过5次改制,现如今,已从一家老国企摇身变成拥有现代化管理制度的民企。
然而在这个电缆行业“风雨飘摇”的季节,它也“迷茫”了。但无论如何,路终究是要向前走。记者注意到,昆缆在发展中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对于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的招标制度,它选择了无奈沉默,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然而对于市场动态,它却更加“活跃”起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甄别优质客户,对细分市场精耕细作。
许多专业人士向记者推荐起行业内真正的“隐形冠军”。自然,这个“隐形冠军”并非指产量,而说的是质量。
昆缆的“沉默”
“不断堕落”,俨然成为这几年电缆行业的整体写照。陈福忠是昆缆的总经理,从毕业开始便在昆缆工作,现如今已在企业勤勤恳恳工作30年。 电缆行业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着实令人心寒。这一点,陈福忠并没有向记者做过多赘述,只是不合理的采购体系为行业带来的“推波助澜”效应却令他不得不提。
“用户既没有采购门槛的限制,又要求低价,还没有严格的质量管控,这样下来他们买的是何等质量的产品?”陈福忠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反思。他的反问并非没有道理。眼下在工程分包制下,采购方(乙方)并非最终使用方(甲方),因此采购方无需对所采购的产品负责,利益的趋势下,采购方甚至与产品供应商达成了某种“默契关系”——这种现象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电缆行业,一点也不稀奇。
参与竞标,许多企业投标价格竟低于市场的原材料价格,夸张时甚至比原材料价格低10%,这让他很无奈,“多数时候,对方报价便是我们的材料成本,即便如此,利润仍然高过我们。”
电缆本就是一个原材料密集型产业,上述报价却呈现出低价与高利润的不对等关系,显然是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上“动了手脚”,“吃”设计余度、偷工减料、国标打折执行……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
于是人们不难将质量问题的“始作俑者”指向了不合理的招标制度。尽管国家下大力气整治这个竞争格局混乱的行业,但始终是一个面大量广的工业消费品,始终是用户自行决定的市场经济时代,若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效监控,谈何容易?
“曾经一个乙方直接找到我,说甲方明确提出用我们品牌的产品,这让我很欣慰。然而他却给出了一个让我们着实无法承受的价格。”陈福忠不得不回绝了对方,只不过他万万没想到,对方冷冷地甩给他一句:“这个价格,你不供货没关系,我照样可以从其他人那儿拿到你们的假冒产品!”对方竟毫不避讳地向自己摊牌。
陈福忠隐忍了自己的怒气,因为除此以外,他别无他法。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违法乱纪的市场行为惩罚力度实在很弱。罚款、被退货,最多也仅仅被一时拉入“黑名单”而已,若要“起死回生”并不难;在国外,假冒伪劣的惩罚力度足可以令其倾家荡产。
在被动的招投标关系中,昆缆以及许多类似昆缆的企业选择了集体沉默。再加之,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使得各行业的资金链日趋紧张,市场普遍做出了降低成本的决定,这更加剧了我国制造业雪上加霜的困境。产量低、利润低,成为市场的一致的共识。陈福忠所在的昆缆也遭遇了同样的境遇。“今年若要实现18亿元的销售目标,恐怕有些困难。”他说。
昆缆的“活跃”
无论市场环境如何糟糕,陈福忠始终坚信,路终究还是要向前走。于是昆缆选择了积极、活跃地去面对市场大格局,调整经营理念,改变经营思路,提高生产工艺。“老客户点名指定采购我们的产品,这是昆缆最大的荣耀,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说到这儿陈福忠的喜悦溢于言表。
昆缆从一家老国企走来,已深深打上了“重视质量”的烙印,陈福忠坚信长期树立的品牌形象是企业求生的法宝,很多用户点名要用昆缆的产品,便是最好的例证。“也经常会有企业和我们竞争,只是长期坚持质量的品牌形象已在客户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所以想赢得我们还是有些难度。”陈福忠说。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这些年公司的市场份额并未有显著提高。尽管他对公司产品充满了自信,然而在上述不合理的招标体系下,昆缆自然并未成为某些用户的第一选择。“虽然有些企业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产品质量却不敢苟同。”踏实的陈福忠从未在乎这些外在名誉。这几年,他的主要工作便是积极拓展优质客户。
“在客户的甄选中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采购不需招投标的企业,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他认为,这样的企业有几个特点:其一,甲方为直接采购方,因此特别重视产品质量与使用寿命。其二,价格并非为他们的惟一依据,客户所追求的恰恰与昆缆的企业文化不谋而合。“通过深度挖掘上述特质的客户,仅去年一年这些客户便贡献了公司高达40%的销售额。”
除此以外,昆缆还在重点发展非超标采购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而言,规模较小,尚不够招标规模,但是市场需求总量很大,因此潜在的市场巨大。他向记者举例说:“对于矿用电缆来说,不同用户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但我们早已完全掌握了各种矿用电缆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它们对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采购时会更加注重品牌。”
记者了解到,在昆缆,进厂的每一项原材料都会经过严格的检验,这确实在业内少有;生产线的员工,若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必须停止生产,并进行上报。“在我们公司,质量管理是一件自然而言的事情,若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一定会在公司闹得沸沸扬扬,舆论压力让人无法承受。”陈福忠介绍说。
显然,对卓越质量的追求,已成为这家公司不可侵犯的企业文化。“若要改变这一文化,真的是挺困难的。”尽管市场环境一再恶化,尽管企业经营也曾经历过波折,但是陈福忠从未想过以牺牲质量来换效益。 “若市场格局如此再持续一段时间,从国家近期加大整治力度上看,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洗牌。”毫无疑问,这是和陈福忠一样的电缆人,接下来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