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虹
1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省商务厅获悉,2014年,四川省对外贸易突破800亿美元,增幅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其中,货物进出口702.5亿美元,增长8.8%,实现连续6年每年百亿美元的高增长;服务进出口达120.1亿美元,增长18.4%。具体来看,指标的增长得益于外贸结构、市场拓展和载体建设的优化,以及部门联动进一步固化四方面作保障。
“万企出国门”
市场拓展进一步强化
2014年,四川省根据“企业需求、市场特点、国家导向”的原则,将“万企出国门”活动作为四川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名片,先后在德阳、成都、眉山等市州举办“万企出国门”大培训活动,强化企业走出去意识,市场拓展进一步强化。
据统计,四川省2014年共组织境内外国际经贸促进活动95项,重点对欧洲、东盟、“一带一路”的中亚、中东欧、印度、中东市场进行拓展。其中,参与企业超4000家,全年新增获权企业2102家,同比增长68%。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991家,较上年新增867家以上。
部门联动进一步固化
推动四川优势和特色产品走出国门
部门联动方面,以“万企出国门”为依托,与农业、经济等产业部门联动拓展市场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共同推动四川优势和特色产品走出国门。
通过强化部门协作,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持续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成都海关已联合检验检疫部门简化操作流程,在全川推行“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四川检验检疫局全部取消一般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商品检验,严格执行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境检验检疫费政策,全年共减免金额758.1万人民币。国税部门全面推行出口退税专业化管理,全省出口退税办理时间比改革前平均缩短7个工作日。
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加快向技术和品牌等竞争新优势升级
指标的增长还得益于四川省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在鞋类、家具、纺织品、服装等传统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向技术和品牌等竞争新优势升级。
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增幅实现双数增长,对新兴市场俄罗斯、中东、非洲出口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推动跨境电商模式不断创新,四川省具有第三方支付牌照企业上升到5家。
培育外向型产业园区和外贸综合服务体系
载体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
不容忽视的还有载体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四川省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多种发展载体,培育认定首批十大外向型产业园区,挖掘外贸产业集群效应。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组织认定6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贸易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企业到目标市场设立营销网点和设立办事处(子公司),全年全省企业在国境外开办网点198个。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蓉欧快铁、中亚班列等物流通道发展。扩大进口,推动进口商品硬件平台建设,青白江“肉类进口口岸”、泸州和宜宾“粮食进口口岸”陆续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