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乔布斯们”能否入选“创业人才计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武洁 医生

  

  为加快人才高地建设,广东近日启动了2014年度“珠江人才计划”申报工作,公开接受海内外人才申报。记者昨日从市科工信局获悉,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获省财政资助8000万元。(《南方都市报》11月18日)

  创新,少了人才自然玩不转,而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人才更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既然如此,为了激励创新,将吸引创业人才作为头等大事,当然相当明智。如此看来,对于创业团队许以巨资,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获8000万财政资助,的确是相当给力。既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可观的经济资助,砸出几个成功创业的项目来,要说完全可以期待。

  不过,财政舍得投入,看似体现出对创业人才及团队的重视,但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拨款模式,实则却依然是一种行政式的套路,而正是这种对创业人才与团队行政化的认证体制,恰恰与创业精神的本意与初衷相悖。

  不难看出,上述创业人才计划,其实并无太多新意,骨子里也仍然与过往的人才遴选与培训机制并无二致。而对比真正的成功创业者,之所以能够写就创业传奇,则更多得益于其不受外界干扰和打压的草根式顽强生长,他们的起步或许只需一个车库,而无需来自行政部门的栽培与巨额财政投入。而以乔布斯的学历,若是放在中国,恐怕连创新人才候选人的硬件条件都不够格,而以其特立独行的脾性,和领导的人际关系都处不好,想入围创新人才计划,恐怕连人品关都未必能过得了关。可见,假如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很难入围,马云们更是难入财政创业基金的法眼,这样的创业人才计划,恐怕并不能因为不差钱便信心满满。

  某种程度上,当创业人才计划依然步入行政化的老路时,与其说是对创新人才的激励,毋宁说是对创新环境的破坏,与创新制度的背道而驰。真正意义上对创新的呵护,其实更应是对多元化个体的包容,对草根式生长的呵护,而不是以权力替代市场进行资源的分配,甚或以行政化的眼光来对“谁是创业人才”作出自信满满的钦点。那种认为只需花钱就能堆出创新,砸钱便能打造出创业奇迹,也依然不过是一种权力自大罢了。

  一言以蔽之,“创业人才”其实不是钱堆出来的,真要创业人才能够生长,而不是被扼杀,其实更需权力和行政掌握好分寸,守好自己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