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野
一直以来,我国农产品大多以地域出名,而少有叫得响的品牌,这不利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提升。
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四川省巴中市,由于独到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孕育了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高山富硒茶等全国知名农产品。尽管农产品门类繁多,种类齐全,但多数规模较小,并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为了缓解巴中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压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2012年四川省巴中市经过多方探索,做出有益尝试后,正式注册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适,大力发展现代市场农业产业。
自“巴食巴适”品牌注册成功以来,相继在全国知名的“西博会”、“农交会”设立官方展台,并召开品牌发布会和品鉴会,全方位推出“巴食巴适”品牌。据四川省巴中市副市长何政介绍,目前整个品牌覆盖8大类52个产品。通过集中推介和品牌打造,一批优质的粮油产品、核桃、茶叶、银耳、金银花等特色产品已经进入大型超市、商场等地,带动了当地农业基地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大体系支撑区域品牌建设
“品牌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何政表示,在建设“巴食巴适”的过程中,除了要投入大量资源,对市场社会进行一系列宣传推介外,还要着力于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授权许可体系。按照“积极培育、严格准入、质量管控、动态进退”的要求,“巴食巴适”产销协会负责品牌的授权许可和日常监管。加快完善“巴食巴适”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巴食巴适”八大类主导产品分类质量技术标准,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违规必退的动态管理制度。要求在产品产量、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达到基本标准,严格把控“巴食巴适”品牌的进入门槛。
二是强化质量监管体系。认真落实政府总体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主体责任、行业协管责任,加快构建“巴食巴适”产品监管责任体系。全面建设“巴食巴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原料能溯源、流通可追踪、信息好查询。对进入“巴食巴适”品牌的企业进行质量监控,对进入“巴食巴适”品牌的产品进行质量商业保险,加强质量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三是夯实原料生产体系。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富硒”内涵,壮大品牌产业规模,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可观、标准可依、质量可靠、安全可控的“巴食巴适”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巴食巴适”授权许可企业积极建设“巴食巴适”主导产品生产基地。
四是推进市场拓展体系。畅通入市主渠道,强力支持“巴食巴适”产品进入超市、商场、专业市场。加快推进“巴食巴适”区域大市场项目建设,积极整合市内外资源,吸纳社会资本入股,对接国内外农产品优秀营运商,培育壮大“巴食巴适”产业发展公司。鼓励市内知名企业、龙头企业面向国内外大力招商加盟,建设“巴食巴适”旗舰店、专营店、商场专柜、积极推进“巴食巴适”电子商务,在全国知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巴食巴适”产品直营店。同时,开拓海外市场,大力提升“巴食巴适”产品出口份额,深入开展“巴食巴适”全国巡展,多渠道、多形式推介“巴食巴适”品牌。
五是建立投融资支持体系。建立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投入机制,整合农业、扶贫、科技、发改、工业、商务等领域涉农项目资金,积极引领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引进城市工商资本进入,深入推进“回乡创业”工程,积极促进民间资金向产业投资转化。组建产业投资公司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搭建有效平台,积极吸纳信贷资金,企业资本和基金投入“巴食巴适”优质产品、优秀企业和优势产业。通过管理、技术、产品创新,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和上市融资,多渠道破解投入问题。
改变农业业态,提升农产品综合效益
“巴食巴适”品牌建设是巴中市创建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市的重要支撑,加快品牌标准的制定,统一准入标准,从严把控进入,管好“巴食巴适”品牌,是巴中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前提,这让品牌产品既有巴中地域概念,又有绿色生态要素,有效保证了“巴食巴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品质。何政认为,巴中农产品的发展建设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选择好的产品,通过结构的优化确保农产品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和富硒优势,在科技方面成立巴中富硒产业研究院,对重要农产品进行富硒提取和富硒含量提升的研究,改变农业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巴中农产品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