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光棍节给物流业带来的反思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郑楚彬 时评人

  

  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快件业务量要比去年增长五成,达到5亿件。面对电商抱团压价,一些快递加盟网点为争抢地盘和份额,不惜亏钱血拼,“大家简直杀红了眼”。(详见11月10日《经济参考报》报道)

  近几年来,电商业与物流业的利益矛盾越来越明显。最大的体现是,物流行业内部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通过降价血拼,虽然部分企业订单越来越多,但利润却不断下滑。由于市场供大于求, 物流企业在制定价格时,往往只能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实施随行就市法,只要同行中有人降价,其竞争者必然会做出反应,跟着下调价格,结果导致“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窘境。

  按理说,一个行业发展越成熟,企业一般都会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效率,进而有力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但是,中国物流业却普遍停留在比较原始的运作模式,技术创新亮点不多,但人工成本却是年年上升,这也导致了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本次光棍节物流业价格大战呢?笔者认为,本次物流大战的主角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跟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利润,相信极少有企业全心全意去赔本赚吆喝。由于光棍节可预期的大量订单,他们的营销策略都是薄利多销,类似于传统企业的批发,虽然产品单价收费比平时少了,但由于销量较大,单位变动成本随之大幅度下降,他们最终完全可以利用营业杠杆,获得比平时更高的利润。同时,由于服务对象众多,物流企业还可以在光棍节实现最大范围的品牌推广。可以说,物流企业将普遍在光棍节名利双收。

  但是,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在光棍节享受到的降价优惠,其实并不算是一件特别值得庆幸的事。因为物流企业的定价仍然普遍偏高。《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0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8.0%,是美国8.5%的2倍有余。对中国的制造商而言,物流占成品成本可高达生产成本的30%—40%。可以说,中国物流业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消费者们目前只能像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早期使用者一样,以较高价格购买质量较低的物流服务。

  笔者认为,通过本次光棍节大阅兵,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应该重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比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等各环节,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比如通过企业联盟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快捷高效的快递活动;通过整合运输,有效降低物流综合成本;通过智能化管理,减少物流缺陷概率。

  总之,中国物流业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才能紧跟电商发展的步伐,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