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浅谈新形势下烟叶市场对接大品牌的途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亚纯

  

  随着近几年“卷烟上水平”的战略方针的深入推进,卷烟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格局逐步形成,重点骨干品牌得到快速发展,卷烟产品结构也不断提高,卷烟品牌的竞争已经演化为烟叶原材料的竞争,现在各卷烟工业公司都在寻找优质烟叶,不仅要求能够满足卷烟品牌风格,还要保持一定的均匀性、稳定性、连续性。这种形势下,江西省吉安烟叶如何与卷烟大品牌对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尽早谋划。本文就新形势下吉安烟叶市场对接大品牌的途径浅谈几点看法。

  

  科学规划、合理引导

  提高烟叶保障能力

  

  优化烟叶生产布局。烟田是烟叶种植的基础,而规模化种植是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保障烟叶原料供给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规模化种植,才能更有效地整合土地、资金、设备、人力、技术、信息等要素,才能实现烟叶规模化、批量化生产,提高烟叶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烟草商业企业应争取将烟叶生产纳入地方政府大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生产布局,重点发展规模烟区,注重发展特色烟区;同时加强土地流转的协调,充分发挥土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植烟专业户、烟叶农场,推进集中连片种植,提高种植集中度,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集中、效益明显、持续发展的烟叶生产格局,保障卷烟工业企业品牌扩张的需求。

  探索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分工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特征。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和技术复杂程度,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烟草农业顺利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烟叶产区出现了烟叶生产合作社、烟叶农场、烟农协会、烟农互助组等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结合近几年烟区生产实践,我国烟叶规模化种植的组织形式以烟叶生产合作和烟农协会社为宜,因此,应充分发挥体制和制度优势,进一步扶持发展烟农协会、合作社等不同形式的烟叶生产合作组织,通过扶持发展育苗专业队、机耕专业队、植保专业队、烘烤专业队和建立职业化的烟叶分级队伍,让育苗、机耕、起垄、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烘烤、分级交售由专业化服务组织来完成,切实解决烟叶生产技术推广困难、效益低下、烟农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建立健全烟叶生产保障机制。烟叶生产周期较长,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年的生产收益,势必会影响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烟叶生产保障机制,是降低烟农种烟风险,保护烟农种烟积极性,解决其后顾之忧的有效措施。建立烟叶生产保障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建立风险防范基金,按照当年烟叶收购产值或销售产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也可以根据烟叶种植面积按照一定标准确定。风险防范基金可以以市为单位存入专门账户进行管理,按照基本保障标准进行补贴,主要用于重大灾害损失的救助;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将烟叶种植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从根本上解决烟叶种植的风险防范问题。

  

  发展特色、控制过程

  提高烟叶市场竞争力

  

  科学定位,发展优质特色烟叶。科学定位风格特色是特色烟开发的基础工作,在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技术优势,做好烟叶质量特色定位,建立与品种、气候、生态、质量目标相配套的生产技术体系,是彰显烟叶风格特色,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烟叶品牌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对我市烟叶特色进行重复验证,确论烟叶风格特征,并按区域细化香韵类型,明确香型亚类,确定在全市不同微生态条件下产出烟叶的香韵风格;二是要加快选育和引进筛选适宜我省生态的浓香型烤烟品种,挖掘培育品种的风格特色,满足不同卷烟企业及品牌对我省浓香型烟叶的个性需求;三是要围绕烟叶风格特征、生态区域、技术体系、目标市场四个方面,继续做好特色烤烟品种筛选利用、浓香型烟叶化学物质基础研究、典型浓香型生态基础分析、特色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特色烟叶烘烤工艺参数及烘烤模型建立、品种和栽培措施与烟叶质量风格特征关系等专题研究,探明我市典型浓香型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特征化学物质、特色彰显技术措施,明确不同产区浓香型烟叶的风格差异及烟气特征。

  控制过程,提高烟叶可用性。烟叶可用性是卷烟工业企业对产区烟叶在其卷烟配方中是否好使用的一种直接反映和评价,相比质量而言,烟叶可用性更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产区烟叶“质量”的优劣水平,因此对烟叶生产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随着卷烟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卷烟配方对烟叶的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烟叶市场之间的竞争也将由质量竞争过渡到品牌竞争。因此,应围绕卷烟工业企业的品牌发展需求,结合烟叶调入厂家配方使用效果反馈情况,通过比较研究,研究制订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在施肥、打顶、采收、烘烤、收购等环节下功夫,切实提高烟叶可用性,进一步满足工业企业的需求。

  联合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卷烟上水平着”就意味着“科研上水平”,因此要着眼未来,创新发展,重点开展烟叶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和技术推体系。一是要加强市公司生产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生产技术中心在科技创新应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整合科技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对于制约烟叶生产的关键技术,实施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为烟叶生产提供持续动力;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站点在科技推广应用中的基础性作用,对基层站点承担的各类试验示范,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新技术、新专利、新产品的转化率和利用率。三是要加快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烟叶单产增加、质量改善、特色突出、效益提高。

  

  深化合作,

  构建稳定工商合作关系

  

  以工业需求为向导,推进基地单元建设。烟叶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卷烟工业企业的支持,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的建设更离不开工业企业的参与,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应坚持市场导向,从“种什么卖什么”向“工业需要什么种什么”转变,以建立与重点工业企业长期合作关系为目标,合理进行烟叶生产布局,谋求与工业企业共同开展基地单元建设。同时工商双方应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地建设模式,制定建设标准,完善手续和程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基地建设适应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需要。一是推行基地单元化管理,应充分尊重工业客户的目标和质量需求,做好区域定位和市场定位,提高基地规模化程度,逐步实行按照基地单元组织烟叶生产收购调拨,实现基地烟叶的批量化、均质化、特色化供应;二是要完善基地组织管理,严格按客户的需求组织生产,搞好客户服务,积极配合和支持工业企业深度介入烟叶生产;三是要加强与工业企业原料部门、技术中心的沟通和交流,在烟叶基地建设,尤其是按照工业需求组织特色烟叶生产经营服务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把烟叶做出特色、做出水平,打造特色鲜明、质量可靠、规模稳定的烟叶品牌,提高烟叶资源保障能力和竞争力。

  深化工商合作,加强“两烟”协同营销。对于已建的基地单元,应本着“需求导向、优化布局、适当集中、产销平衡”的原则,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重点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抓好烟叶基地建设与现代烟草农业、卷烟品牌建设、特色优质烟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基地建设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改进型和品牌导向型转变,形成工商互动、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地市级公司可以联合工业企业积极探索“两烟”协同营销的新思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重点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带动产区烟叶调拨量和特定卷烟品牌销量的同步增加。一是建立有效运作机制,努力促进工业企业提高当地烟叶在重点骨干品牌配方中的比例,以加快品牌导向型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的建设,提高烟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二是以本地特色烟叶为卖点,加强对应卷烟品牌的宣传营销力度并增加市场投放量,以提高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对应卷烟品牌在本地市场的销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烟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