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海建 媒体人
顶新“黑心油事件”愈演愈烈,在劣质猪肉之后又查出问题牛油,而这一次,康师傅的老对手统一企业也中枪。记者最近从统一企业中国公司了解到,台湾统一的19款产品使用了顶新问题牛油而采取了预防性下架。尽管统一称大陆市场未涉及,但其天猫旗舰店上仍有问题商品销售。(10月28日《京华时报》)
“黑心油事件”一波多折。不管是误购、抑或成心,东窗事发后,下架停售是第一选择。
诡异的是,统一企业在天猫旗舰店“统一尚食海外旗舰店”的首页也挂出了“店铺疑虑商品预防性下架声明”,但记者在旗舰店搜索,发现“满汉大餐珍味牛肉面187g”仍在售,这一产品正是19批次中的一款。此外,在淘宝其他店铺、1号店、京东商城等电商渠道发现,标注“原产地:中国台湾”的统一方便面有售,包括满汉大餐、阿Q桶面等。有声明,不下架,以“后知后觉”来打信息不对称的“时间差”,这事儿,中国消费者见识得还少吗?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遵循这一逻辑,下架声明应该在下架行动之后。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预防事故,以最快的速度为消费者止损,这才是底线的企业社会责任。要做到这一点,在技术上很容易,譬如“关键词屏蔽”,或者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背景下,一条微信、一封站内信而已。真正犯难的,是执行下架的“心”。当然,企业总是逐利的,于此而言,自古如是。譬如不久前,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还宣布,由于现代汽车在2013年的一次召回中存在故意拖延,该公司已经同意支付1,735万美元的罚款。可见,拖延推诿,不是中国企业的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下架慢半拍”,在国内似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譬如2006年4月12日,北京博士伦终于宣布,它将停售进口的“润明护理液”。这种用于隐形眼镜护理的药水,据说有可能导致真菌感染角膜炎。这一决定比它在新加坡、香港晚了近两个月。早在当年2月20日,新加坡卫生部就决定,暂停使用这一护理液,“直到调查结果正式公布为止”。又譬如2010年10月30日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叫停曲美、澳曲轻、诺美婷等10余种含西布曲明成分减肥药的生产和销售,已上市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销毁——而在当年年初,与“曲美”一样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药在欧盟地区和美国均被暂停销售使用;10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更是发文责令“诺美婷”撤出美国市场。国内慢半拍,商家再拖半拍,等于主动给了问题产品或疑似问题产品“返场”的宝贵时间。
这里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监管者心太大,不见棺材不掉泪,不等到确凿问题不插手。只是,在食品等人命关天领域,国际惯例往往是“见风是雨”,更为小心谨慎,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二是市场反应拖延迟滞,下架通知辗转过来,需要很多时间。看似执行效率问题,论说到底,在交易规则中,敬畏消费权益的惯性还没有养成,心存侥幸,霸道傲慢。
2009年,《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遗憾的是,五年过去。问题产品依然在市场中歹戏拖棚。好在,今年的新消法规定,面对问题商品,拒绝或拖延采取措施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行政部门可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以法制治好“下架慢半拍”这一顽疾,当是市场机制建设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