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品种主要集中在并购重组股中,而定向增发则是其一个主要实施手段,绩差、问题类、亏损类、题材类等公司只要沾上定增重组,其股价立刻一飞冲天,比如北生药业、熊猫烟花、ST松辽、锌业股份、东源电器等。从历史轨迹与世界资本市场来看,私募性质的定向增发并非都是如此,有的则是亏损累累。因此认识定向增发式的重组需要辩证的来看。
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中国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两大背景下——即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和股改后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项新政,如今的非公开发行同以前的定向增发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研究历史情况,定增在许多品种与周期表现并非都是盈利,比如股权分置改革时期,鞍钢股份向鞍钢集团定向增发,然后用募集来的资金反向收购集团公司的优质钢铁资产,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也有利于经营盈利,但后来产能过剩导致钢铁业下沉,目前来看至少跌去了60%。2011年定增市场整体收益率为13.03%,破发率高达64.25%。在可统计的123个定增项目中,2012年的收益率仅为3.9%,出现破发的项目为74个,破发率为60.16%。2014年以来,无论是亏损还是绩差,还是军工题材,定向增发股票大部分表现惊人,但实际上这些定增背后的运作,一方面提供了市场机会,同时也累积了极大的估值风险。
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来看,定向增发“双刃剑”的特征非常明显,其积累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许多公司通过定向增发重组,使得二级市场股价出现杠杆式、对赌式的炒作,许多公司股价估值已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风险;而从发展来看,参与定向增发的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而炒高股价后,部分机构或另类机构往往可能选择某类股票品种进行未来对冲交易,而带给二级市场的是股价大起之后的大落。同时,我们研究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所出现的蛇吞象、杠杆交易等,不仅难以将企业做大做强,有的则是拉朗配式的重组,这种基础不牢的重组,在未来将对市场形成伤害。
(作者简介:资深市场研究人士,在国有企业、美资公司从事高级管理工作多年,并在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执业证券市场研究10年以上,多年来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财经、证券市场研究等近10000篇文章,具有国家证券执业一级资格证书,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与证券市场策略、公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