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鑫
在中国烟草工业发展的历史坐标中,天津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地点。
1903年,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烟草企业——北洋烟草公司在这里成立,“是为中国造烟之起点”。这家官商合办式股份制企业所生产的“龙珠”牌卷烟,成为中国的第一款有注册商标的民族卷烟品牌,亦开中式卷烟品牌之先河。
40多年后,一个传奇品牌的不凡征程也在此起航。由中国恒大公司下属的卷烟厂研制的“恒大”卷烟,深受消费者欢迎。岁月流转,时代更迭,“恒大”浓醇之香却从未断绝,连续生产六十余年成就了中国烟草史上的一段佳话。
光阴穿梭,一甲子岁月轮回。作为一款具有浓重民族文化元素的卷烟品牌,“恒大”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唇齿间的津门印象,更留下了数款形意皆美的烟标,成为收藏家青睐的艺术珍品。据粗略统计,“恒大”烟标种类繁多,大约有100多种。时逢“恒大”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本文将介绍几款具有代表意义的“恒大”烟标,以点见面,感受这方寸之中的岁月沧桑,发掘烟标背后的时代记忆。
源起:经典发轫
“恒大”卷烟最早的注册烟标,以蓝白相间的条纹为主图案、深蓝色方块背景下,“恒大”以独特的“HENTA”拼写方式,搭配成一组典雅清丽的文化元素,方正简洁,颇富极简主义美学风格,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依河傍海又是首都门户,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天津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承载了一部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早在154年前,天津就已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它曾是中国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是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验基地,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经历了近代中国走向世界之初的困惑与磨难、魅力与遗憾,从开埠前的一个中等“县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成为实力雄厚的北方工业基地。
1919年,英美烟草公司下属的大英烟公司在海河岸畔创建了天津工厂,随后又相继在青岛、上海设立了工厂。自此,中国烟草工业的“上、青、天”时代大幕徐徐拉起。
1949年1月12日,由天津华中印刷事务所著名设计师陈嘉祥先生设计的“恒大”卷烟商标通过了工商部商标局审定注册。
当时,卷烟包装设计以对人或物的具象化写生为主,画面绚丽丰富。陈嘉祥却另辟蹊径,将极简主义与几何主义运用于烟标设计,以几何线条组织主体画面,凸显商标设计的立体感与错落感。
这种简洁明快的包装风格,赢得了当时烟草包装印刷界的广泛赞誉。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款包装设计都并不过时。
细细观察这款烟标,我们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最早的“恒大”烟标,主标与副标皆用英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洋烟”的盛行,国产卷烟不得不尽力模仿以求赢得消费者关注。
回想起北洋烟草公司等一批民族资本烟草企业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破外国卷烟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杜塞漏卮,挽回利权”。然而,在民国数十年间,仅英美烟草公司一家的卷烟产品就攫取了当时中国将近70%的市场份额,而国货式微,确实令人不胜唏嘘。
实际上,这也可以看做是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传承:时代记忆
整体风格保持不变,商标主体换成了中文,保留了蓝白相间的竖线条、深蓝色方块中“恒大牌”三个大字,加入了金色“恒”字篆文,这些要素也成为“恒大”经典要素,保留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行业整合,国营天津卷烟厂开始承担“恒大”卷烟的生产。凭借悠久的历史、精良的技术设备、先进的工艺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天津卷烟厂成为了当时烟草行业骨干企业之一,续写着“上、青、天”的辉煌。
“恒大”卷烟配方独特、工艺精良,其香气浓、吃味醇、劲头足的特点深入人心。当时,从共和国领袖到普通百姓,都对“恒大”卷烟有着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评价,外地人谈起天津,大都会提起“恒大”。
据毛泽东主席贴身士卫李家骥回忆,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恒大”烟在西柏坡便伴随着中央领导人,毛主席曾说过“恒大烟还是不错的”,肯定了这款最早完全使用国产烟叶的卷烟产品。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也曾吸食过“恒大”烟。后来,“恒大”作为招待用烟进入了中南海,进而成为国家公务和外事用烟。
这一时期,“恒大”行销全国,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恒大”卷烟由国家统一配给,凭票供应。在那一时期,尽管只有一个主要规格,“恒大”年产量最多时也只达到30万箱。